红色故事:嘎达梅林起义

嘎达梅林
嘎达少年时期,经人.介绍到达尔罕王府任笔贴式(书记员)当 差役。1910年18岁时又到旗卫队当兵。由于他在军中坚持自修 文化,逐渐成了不可多得的蒙汉兼通、文武双全的人才,而赢得了 达王府的重视。1917年25岁时,他被提升为扎兰(下级军官),并 与依申格勒台吉之女米丹(满语,心尖的意思)结婚。1925年33 岁时又晋升为军务梅林,统领全旗卫队120名士兵。
嘎达梅林所处正是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这样,使他 逐渐产生了同情蒙古族劳苦群众的思想,自发地反对社会上一些 不合理的现象。
有一次巡逻,嘎达梅林发现密林深处吊着一个40多岁的男 子,就急忙叫士兵把他从树上解下来,那人慢慢苏醒后,经盘问,他 是汉族人,名叫孔祥。家里有夫妇俩和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 前一天,突然闯来一队人马,硬逼他交出六块银洋,二斗秫米,若是 不按期交付,就让他17岁的女儿去顶。他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产 生了寻短自缢、一死了事的念头。嘎达气愤之余,飞身上马,追上 了军阀张作霖的部队,为首的一个连长说是到这里抓逃兵的。嘎达叫他拿出公函来,他们本来是抢夺民财的,那有什么公函。于 是,嘎达警告他们,今后不准到这里胡作非为,如果再来折腾老百 姓,别怪我不客气了。
1927年正月,王府举行额格力特楚古兰(开印典礼)。旗卫队 全部集中。在会上,管家曹道和图布丹等人,诬告嘎达梅林“贪污 了军阀费,降低了军装质量。”要挟王府印务处撤销嘎达的梅林职 务,并扬言要“拉出去气’印务梅林试图从中调停、劝解,但嘎达梅 林却毅然表示,事实真相会大白的,弟兄们只要不拉出去祸害百 姓,决定嘎达梅林暂不带兵,一面进行调查,一面呈报王府。
不久,嘎达被叫到奉天达王府。福晋朱博在召见嘎达时直言 不讳地吐出了真相,只要你把白音太来的六十饷土地的租粮卖掉, 把款如数交给我,你的事情就好办。嘎达据理陈辞,那六十饷土地 的收入是用来支付军饷的,在这件事上,我不能为福晋效劳。被嘎 达触怒了的福晋,迫使王爷下令撤免了嘎达的梅林的职务,任命了 她的亲信王祥林接替军务梅林。王祥林上任后,清査所有账目,结 果嘎达不仅没有贪污,反而为军营垫付不少自己的财物,营房还欠 他牛、马、粮食和两百块银元。 '
王祥林掌握了兵权,依仗福晋的淫威,为所欲为,竟以支援张 作霖大帅为借口,把旗卫队骗到大林站,准备上火车“拉出去”。旗 卫队士兵们发觉事头不对,纷纷逃离,并且要求嘎达亲自来,不然 就不回旗卫队了。
嘎达入狱后,米丹来到省衙和达王府喊冤叫屈,请求释放嘎达 梅林,却屡遭拒绝。无奈,只得将身上携带所有钱财和首饰,统统 用来买人情、行贿赂,总算是把嘎达梅林救了出来。
此时,军阀张作霖加紧侵占蒙旗土地,蒙汉官吏榨取民财,使 许多失去生计的百姓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甚至寻死自尽。嘎达看 到这些事实,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他多次去荒务局反对继续出 荒,可是他的建议不但没被采纳,而且有人暗中说他反对王爷和福 晋。这时福晋已预感到如果有掌握军权的嘎达梅林从中阻挠,买 卖土地就无法顺利进行,于是,她力促王爷再次下令罢免了嘎达的 梅林职务,任用另一个亲信刘昌林为军务梅林。但是,嘎达并没有 屈服于权贵,反而更加坚定了斗争意志。他同米丹F同到奉天府 找王爷评理,“我当梅林有何过失,为何撤我的职?”福晋听了假惺 惺地安慰嘎达,"这不是革职,而是要提拔你为舍梅林(掌管全旗审 判权的官衔)。"嘎达看透了福晋的险恶用心,当即顺水推舟:“我不 图升官,但愿继续任军务梅林。”
1929年正月,奉天军阀向达尔罕旗派来了测量队,大肆丈量 西夹荒和辽北荒。这次是自清朝道光、同治、宣统、民国以来的第 十次出荒。并拟在舍伯吐建立辽北县,在架玛吐建立福源县。如 果真是这样,蒙旗百姓就连站脚之地也没有了。广大旗民奔走呼 号,上书请愿,要求停放“西夹荒”、“辽北荒”,并选出以嘎达、张舍冷尼玛、赵舍旺(赵瑞堂)、韩生格升日布等四人为首的60人代表 团带着“独归龙"(蒙语:圆圈。这是指把签名排成圆形,使人分不 出首尾)请愿书到奉天请愿。王爷、省长,故意拖延,拒不接见。代 表们终日在王府和省府门前坐候,表示不达目的决不返回。
达尔罕王见利诱不成,就施加高压,指令韩色旺以达尔罕旗扎 萨克公署驻辽源办公处名义,于民国18年8月19日向辽宁省政 府呈报公函,要求速派警察,将赵瑞堂、韩生格升日布、张舍冷尼 玛、嘎达等四名一并拿获,解交本旗严讯法办。8月30日深夜,辽 宁省出动警察,将嘎达等四人逮捕,在奉天关押近一个月,于9月 27日(农历8月25日)由政府发给护照,派达旗巡防统领刘震玉, 率同员兵5名嘎达等四人转送达尔罕旗王府笔其根格勒(印务 处)关押,阴谋对嘎达下毒手。一次,刘昌林在嘎达的食物中投下 毒药,被伙夫张师傅发现暗中换掉,才幸免一死。张师傅还常常借 送饭之机向嘎达介绍外面情况,并提醒他要提高警惕,防备暗算。
刘昌林在毒死嘎达的阴谋失败之后,又想岀一条毒计,企图用 沙袋子压死嘎达,然后制造“嘎达在牢中病死”的舆论,掩人耳目。 张师傅透露了这一消息,米丹得知后,心急如焚,以送饭为名,会见 嘎达,,借机密商了越狱事宜。
民国18年(1929年)农历11月10日,米丹听说军务梅林刘 昌林带领全部旗卫队打“胡子”去了,王府只留下哈斯敖喜(军事秘书)负责。11月11日这天,米丹身藏自家原有的三支手枪,领着 侄儿阿木楞贵去见嘎达。米丹乘机把枪支、子弹交给了嘎达,并对 劫狱的具体行动暗号等作了安排。
11月13日黄昏,下起鹅毛大雪。米丹忍受着两岁女兀田吉 良因患天花误诊而死的痛苦,烧毁了自家的住宅,把浮财送给了乡 亲,又将两个陪嫁来的侍女做了妥善安置,便带领敖力卜、舍额日 格、道额日卜、阿木楞贵、拉喜、嘎牙、恩和白乙等七人,骑马挎枪从 二龙山出发,直奔达王府印务处。他们到达预定地点后,舍额日格 在外边掩护,把守北墙,恩和白乙把守南门,米丹负责指挥。敖力 卜、道额日卜、拉喜、嘎牙、阿木楞贵五人,顺着用两根木杆儿、几根 绳子搭成的简易梯子进入王府院内。狱中的嘎达听到了敲墙暗 号,迅即用以前送饭时带进来的钥匙打开了脚镣,手持双枪,逼住 龙头(守兵);这时,阿木楞贵冲进来和嘎达把龙头绑好,口里塞上 毛巾,逃出了监牢。越狱成功后,他们连夜向北奔走,黎明时分来 到巴拉嘎斯吐屯,在这里商定了造反起义地大事。大家拥戴嘎达 为起义领袖,嘎达也发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为了保卫蒙旗 土地,为了活下去,我们反了! ”这样,他们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在 “打倒测量局,不许抢夺民财”的口号下,拉起了起义队伍。
嘎达梅林起义,给在死亡线上进行绝望挣扎的人们带来了希 望和力量。人们盼望着起义军的胜利,有的杀猪宰羊,有的送来枪 弹,有的贡献马匹。由于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汉族兄弟王春、白龙的 帮助,起义队伍由1929年末到1930年初,迅速发展到500多人。
1930年春,荒务局主任韩舍旺配合垦荒军,领着测量人员,在 架玛吐测量土地,逼得百姓四处逃荒。嘎达梅林的队伍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垦荒军,赶跑了测量队,毁掉了地牌子,焚烧了 地主、恶霸、高利贷者和奸商的账簿、契约,没收了他们的不义之 财,为群众除了害。是年农历三月,韩舍旺再一次率领测量队,在 垦荒军大队人马的保护下,气势汹汹地窜到舍伯吐一带,强行丈量土地,闹得人心惶惶。嘎达梅林起义军闻讯后,日夜兼程,包围了 他们。共打死敌人9名,俘虏5名.,缴获大小枪支20余支,全鞍马 20余匹,以及大量子弹等物资。
奉天军阀见达尔罕王府无力平息嘎达梅要起义,便在1930年 底,调动了驻开鲁县17旅的李守信团,吉林省沸南张大麻子部,辽 宁省张海鹏部以及通辽驻军和旗卫队共四千多人,对嘎达梅林起 义军进行了空前规模地阻截围攻。
嘎达梅林为了壮大力量,抗击敌人,招纳了洪顺、玉山、黑嬌、 高山、天龙等大小“缙子"(匪股),到1930年秋,人数发展到一千二 百余名。尽管如此,敌人与起义军力量仍然众寡悬殊,终被围困在 巨流河扎拉嘎一带。起义军队伍处境十分困难,没有后方供应,给 养严重缺乏,队伍组织不纯,不少收编过来的土匪恶习不改,有的 在敌人的威迫利诱下哗变出去了。而.且经过大小二十:几次战斗, 许多英勇善战的士兵和骨干都阵亡了。
1931年2月,奉军张海鹏部将嘎达梅林部队赶到达尔罕旗草 地,驻开鲁县17旅崔兴武部跨越热河省进入达尔罕北部草原,对 起义军堵截围攻。从土列毛都(今科右中旗境内),经学堂地(村 名)和东西巨勒克(村名),一直往西追击。嘎达梅林部队日夜兼 程,向大小巴林旗撤退,当途经乌珠穆沁旗的龙头山时,受到该旗 小队袭击。在这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只好又北麓回到 土列毛都附近。不料,却陷入崔兴武部的伏击圈内,经激战伤亡很 大,但终于突围出来,将部队又拉到了扎鲁特旗花结、胡结两地。 这时已由原来的二百多人减少到八十几人了,弹尽粮绝,处境十分 艰难。于是,嘎达梅林派人给鲁北(今扎鲁特旗)高县长下了一道 通牒,令他在两天之内送一万颗子弹,不然,起义军就要进驻鲁北镇内。
1931年农历3月12日,嘎达梅林带领仅存的人马越过阿鲁 芒哈沙漠,到达新开河北岸洪格尔敖包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此时 正值冰雪融化季节,冰排翻滚流动,后边又有重兵追赶。嘎达梅林 决定强行渡河,并由他和巴布、斯楞格负责掩护。在过河中,士兵 们有的被冰排碰撞而死,有的负伤沉入水中,有的中弹身亡,登上 对岸的只有20余人。最后,嘎达梅林在战友巴布、斯楞格的掩护 下,边打边退,跃马渡河,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9岁。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西拉木伦河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军阀张作霖和封建主达尔罕王爷对蒙汉群众的黑暗统治、半个多世纪以 来,人们在歌颂他,怀念他,嘎达梅林的名字连同他的英雄业绩深 深的扎根于广阔的内蒙古草原各族人民心中,传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