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天义镇北有一座英雄纪念碑,苍松翠柏环绕,、每当清明 时节,到这里祭扫的人络绎不绝,这就是高桥烈士陵园。


纪念碑文已不很清晰,但宁城人民心中有F座丰碑却永远铭 刻着烈士的英名3 :
投身杭目決减
高桥原名高明海,字镜天,曾化名苏然、徐文良。一次他与日 军作战,打死一名日军军官,缴获了一枚刻有高桥二字的水晶石印 章•。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并震慑敌人,苏然改名为高桥。从此,在热 辽地区•高桥的名字,欢欣鼓舞;敌人听了,胆战心惊/
高桥原籍黑龙江省密山县,幼年随父母迁居沈阳。“九一八” 事变后,初中未毕业的高桥被迫流徙到关里。1934年,他入洛阳 军校学习,刻苦攻读,盼望早日开上前线杀敌报国。可是他逐步认 清了蒋介石、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嘴脸。1935年毕业后,高桥 毅然地离开了国民党军队。
高桥辗转来到了冀东,为了有个立足之地,经熟人介绍,在伪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唐山海关谋取到一个小雇员的职务。1.938年 初,高桥在地下党员朱新涛那里见到了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人李楚 离。二人彻夜长谈,高桥受到了很大启发和教育。,
以后,他经常与地下党组织的同志接触,为党做一些外围工 作,很快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高桥终于找到了通往光明之路。
1938年7月,晋察冀分局和军区领导派宋时轮、邓华率领的 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领导冀东十几个县数十万群众举行了 震动全国的抗日武装大暴动。暴动前经李楚离介绍,高桥跋山涉 水,从唐山赶到丰润县北火石营,找到了暴动领导人李运昌同志, 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大暴动。
开始时,组织上把高桥安排在抗日联军司令部里工作,任作战 参谋,四纵队队长。秋末,抗联队伍准备撤到平西(北京西)抗日根 据地整训。西进时,高桥又被调到第五纵队任副参谋长。西进遇 阻东返到柳沟峪,部队改编,他又被任命为第五纵中队队长。
冀东抗日暴动,受到了敌人的重兵围剿,暴动队伍接连受到损 失,斗争环境越来越艰苦,高桥率领着五中队,愈挫愈勇,经常机动 灵活,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不断壮大队伍。1939年夏秋,他们跨 越津秦铁路,攻打曾家湾据点,一次歼敌一个警察中队。
1939年秋,冀东抗联队伍改编为八路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 三十团3个团,高桥被任命为二十八团一营长,部队改编完后,即 开到平西整训。继而,高桥被送入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
各务杀故
经过多次战火的洗礼和艰苦斗争的锻炼,高桥迅速地成长为 一名深受领导和战士们喜爱和尊敬的优秀的基层指挥员。
1940年夏季,高桥在党校学习结业返回冀东。7月冀东组建 八路军十三团,高桥被任命为十三团一营长,先后参加和指挥过河 北遵化杨家桥北小高庄伏击战,遵化西大稻地、小稻地伏击战,丰 润县曲梁河等大大小小多次战斗。每次战斗,高桥都力求准备充 分,以小的代价夺得大的胜利;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战前他深入 实地察看地形,周密计划;战斗中他沉着果断,身先士卒,次次战斗 均给敌人以重创。
一次,从内线获悉,河北蓟县邦均镇的日本鬼子要向东讨伐, 团部命令高桥的一营在大现渠伏击日军。为了打好这一仗,团部 派政治处主任洪涛到一营协助指挥。他们共同观察了地形,选定 了伏击点,周密的战斗计划。
战斗打响前几十名日本鬼子骑着自行车,从邦均镇向东而来。 这r带是敌占区,距离敌据点很近,鬼子们一路上洋洋得意,毫无 防备,走过一连把守的口袋嘴进入了伏击圈,仍无察觉。一声枪 响,高桥发出了战斗命令。顿时,埋伏在公路两旁民房里的二连、 三连战士甩出的手榴弹在鬼子中间开了花,机枪步枪一齐射向敌 群8鬼子们被打懵了,东逃西窜,人仰马翻。战斗打得干净利落, 前后没用一个小时',除一个鬼子逃跑外,其余鬼子全部被歼我军 无一伤亡,还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掷弹筒”两个,几十支步枪 和几十辆自行车,受到上级的嘉奖,这就是“大现渠伏击战”。
开辟新区
1943年5月初,冀东地分委决定建立承平宁联合县,分别设 立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和承平宁联合县办事处。夏秋之 际,冀东军分区为了便于机动灵活地对.敌作战和有效地协助地方 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决定建立区队。高桥被任命为三区队队 长。^
自古,热河即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把 热河也划为满洲国的版图,修建了锦承铁路。日寇据守热河,一方 面为侵略运送兵源军需物资,向内地扩张;一方面向外运送掠夺的 财富物资。抗日武装据守它「就可以扰乱敌人的后方,阻止敌人的 侵略和掠夺。同时,开辟热河还可同东北地下党和抗日联军取得 联系,把东北、华北、西北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3年6月初,高桥和三区队政委黄云(杨雨民,原名杨维 华),,带领三区队挺进承平宁地区。
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各族各界仁人志士共同抗日,机动灵活地 开展对、敌斗争。
不久,拔掉了承德境内的日伪烟筒山银矿据点。随后又在承 德十一道沟、寇杖子一带打了几仗。
8〜9月间,袭击了宁城三座店鸦片组合。9月初,在平泉大沟 击毙谢杖子据点日军守备队长山岛和山本,并打死20多名日本 兵。
入冬,在宁城山头下坡子村,高桥指挥部队夜间包围了平泉黄 土梁子警察署讨伐队,97名伪警察全部被俘。
高桥领导的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紧密配合连连打击敌人,承 平宁地区的抗日斗争迅速发展。到1943年秋末冬初,已形成了东 西600余里(东到朝阳,西到围场),南北近300里的抗日游击区, 在原有6个区政权的基础上又建了两个抗日区政权。
1944年初,形势越来越紧张,供给也越来越困难。县工委决 定攻打宁城(小城子)据点,夺取物资,解决给养。2月5日(正月 12日)晚上,部队进入阵地,9时与敌接火。高桥指挥战士把围墙 拆开一个大口子迅速攻入城内。敌人从梦中惊醒,匆忙上阵。战 士们一阵猛烈射击,打得伪军溃不成军,三连消灭了防守仓库的日 本鬼子,砸开仓库,缴获伪币上万元,还缴获大批物资,烧毁一辆敌 军用汽车。这些战利品,地方干部动员了 20多匹骡马,驮运到根 据地一部分,三区队留一部分,一部分分发给了当地老百姓。到凌 晨4时许,高桥已带领部队撤出了战斗。
这次战斗政治影响很大,延安《解放日报》登载了我军打下宁 城的消息,也震动了日伪当局,迫使敌人不得不从关里把参加扫荡 的军队调回口外,牵制了敌人,减轻了我冀东根据地的压力。
为此除害
高桥每到一地,尤其是新区,都要找当地上层的开明绅士谈话,宣传我党的政策和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的主张。一次,部队驻扎 在河北玉田县杨家板桥村,营部住的房东是厂个.绅士。他从言谈 举止中显露出对共产党能否打败日本鬼子搭怀疑态度,高桥同志, 就常抽时间和他聊天。经过高桥的反复宣传和工作,同时看到八 路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涨,他态度逐步有了转变,对战士们也热情 了,并且主动做一些宣传工作。这件事对村子里的老百姓也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这时,有消息说玉田方面的鬼子要增援林亭口向 我进攻。为了进一步赢得民众的信任。高桥决定打个埋伏战,消 灭这股鬼子。高桥命令二连埋伏在小髙庄村北寨围子后面,利用 有利地形构筑简易工事,做好近战准备。果真在第三天下午,日本 鬼子乘坐3辆汽车从西北方面开来。待开到村边桥上,进入了手 榴弹有效距离。高桥一声令下,二连战士的手榴弹、机关枪向鬼子 猛打。前面的一辆汽车被炸翻了,道路被阻后面的汽车慌忙掉 头逃跑。一个司机慌不择路,一下子把汽车开到路边的大小坑里。 车翻了,车上的鬼子被扣在水里。另一辆汽车也被打坏了,车上的 鬼子跳下来,边打边逃。战士们展开了追击只有几个鬼子逃跑 了,其余全部被歼。部队打了胜仗,群众受到了鼓舞,主动为八路 军传递情报,作掩护,照顾伤病员,支援部队打鬼子。
一次高桥带领部队去宁城小井子山被敌军围追不舍。在这危 难之际,遇到老关系户尹凤桐,他把高桥和战士们带到夜来搞(地 名)隐蔽起来,躲过了敌人的追击,化险为夷。
对于有爱国之心同情抗日的高桥就团结他们一起抗日,而对 那些巩固不化,一心与人民为敌,阻碍抗日的汉奸走狗,高桥则毫 不手软,坚决予以打击。
韩全,出身土匪,纠集一支土匪地痞武装,日本鬼子来后,便投 靠了日本,人,到处横行,胡作非为,帮助日本鬼子围剿抗日武装,群 众恨之入骨,高桥设计包围韩全部队,消灭了他两个排,打击了他 的反动气焰。
平泉县黄土梁子警察署,是残害当地人民的魔窟,署长是个日 本人,他们烧杀抢掠,为所不为,群众敢怒不敢言,高桥和黄云研究. 决定,铲除这个巢穴晶民除害。
一天夜里,高桥率队沿着崎岖的山路,突袭黄土梁子警察署。 他令一排战士迅速攻进岗楼,打开了大门。然后自己带领战士们 迅速冲进院内攻打,站岗的伪军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丧了命。 这次突袭歼敌30多人,妄图顽抗的警察署长,当场被击毙。
事后,人们争相传颂,“高桥部队”为民除了害。
英名永存
1944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而承平宁地区,是我党我军 坚持抗日,进行游击战争最北边的根据地之一,已深入伪满洲国统 治区西南部五六百里,日伪政权为了消灭这里抗日武装,•搞集家并 村,制造“无人区”,对游击队进行T2密封锁,妄图割断这一地区:与 冀东区的联系,割断高桥部队与群众的联系。同时,他们又调集骑 兵旅、装甲兵旅、讨代伐队和部分日军万余人,对这一地区进行反 复的围剿。 ,
为了减少损失,保存实力,承平宁党组织决定部队化整为:零, 由副政委郑紫明带一个连,连同电台、机枪,向建平、朝阳一带活 动,以便在情况危急时撤回冀东根据地;由党总书记郝福鸿带领两 个排,向宁城北公爷府(现喀喇沁旗西)和赤峰外围一带活动,以便 开辟新的活动区域;承平宁联合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三区队政委 黄云(杨雨民)带一小部分干部战士到赤峰以西围场北大庙(黄的 家乡)一带活动;高桥自己带一个排20名较精干的干部战士(实际 是两个通讯班)在中心区坚持与敌人周旋。
高桥带领留下的同志,翻高山,钻密林,同敌人兜圈子,拖着敌 人走,有时转到敌人屁股后面;出其不意;打他一下。他们风餐露 宿,经常几天吃不上饭,战士们的体力受到严重消耗,伤病员与曰 俱增。高桥也积劳成疾。但他始终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战士 们。“站着是我们的,倒下是他们的”,这是高桥挺进敌后经常讲的 话,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渐地成了同志人的誓言。他们不屈不 挠地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支钢刀在敌人心脏搅来搅去,搅得 敌人不得安宁,牵制了敌人大量的兵力。
1944年3月29日,高桥率领着22名战士来到老根据地宁城 八素台沟的双庙村老西沟,准备休整一下,补充点给养。这里是堡 垒村,有10余户人家,地处崇山峻岭之中,群众基础好,是八路军 在宁城开辟最早的地区之一。群众为战士们缝补和赶做好了鞋 子、衣服,高桥把东西发给同志们准备傍晚出发。
日伪讨伐队发现了高桥的行踪,从大城子西沟经西榆树林、格 勒格梁、老窝铺向老西沟一带迂回包围,疯狂地向老西沟扑来。
村子被围住了,敌众我寡,高桥认为不能久战,便指挥战士们 迅速突围,并命令张百川等尽力突围出去,向冀东党委和军区汇 报。高桥掩护着战士们往外冲,几个战士冲出不便牺牲了。高 桥和区队书记(文书)王汉三边掩护边往外冲。他们迅速地翻过一 道山梁,突围到了老西沟梁西的七家大洼就要进入一片树林地时, 突然,王汉三不幸中弹倒下,高桥踏着积雪返回.来救援,这时他也 被罪恶的子弹打中,身负重伤,难以行动。他便就地坚持与敌人战 斗,子'弹打光了,他拆毁亍枪支,把零件扔到四野里。敌人慢慢地 围了上来,高桥又抽出小“擔子"向敌人射击。为了不当俘虏,他把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高桥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 滴血。
高桥牺牲后,敌人把他的遗体运到八里罕,残忍地钏下头颅悬 挂示众」
抗战胜利后,高桥的战友们找到高桥的头颅、躯体,195$年将 高桥烈士的坟墓迁到天义,修建了陵园。高桥牺牲的地方——老 西沟,命名高桥村。高桥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