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三代奴隶闹翻身

阿民萨贺喜烈士岀生在一个奴隶世家。他的祖父却吉就是哲 里木盟扎鲁特旗,一4^名叫朝伦巴特封建贵族家的奴隶。朝伦巴 特在旗内为官,霸占了扎旗南部方圆百里的大片土地和草场。他 恃强凌弱,心狠手辣,呼奴使婢,抖不尽的威风。他家居伊和塔拉 苏木,青砖亮瓦的四合院高大宽敞,与奴隶和贫苦牧民半截埋在土 里的破烂土房和毡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家里的畜群占据着最肥 美的牧场,豢养着凶猛的猎犬和众多的家丁。他咳嗽一声都会令 穷苦的牧民失魂落魄,害怕会有噩运降在自己头上。
也许因为多行不义,朝伦巴特家奴隶的人丁不很兴旺。奴隶中唯 一的男丁就是却吉。这使得却吉的命运更是雪上加霜。他像牛马一样 没日没夜地劳作,耕田种地、碾米磨面,还要侍弄牲畜、提水扫院,食宿如 同猪狗,主人非打即骂。在贵族老爷眼里,他不过是个会说话的工具。
清朝末年,却吉在苦难的岁月中逐渐长到二十几岁。长期的 劳作和精神摧残使他心中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正如鲁迅先生 所说的:沉默啊,沉默啊,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去。 一年的春天,朝伦巴特的父亲,这位老太爷在酒足饭饱后,突然有
了兴致,要骑烈马到草原上兜风。却吉像往常一样,备好马后趴在 地上,等着老太爷踏着他的背上马。也许是多喝了几杯酒,一身暄 肉,肥壮蠢笨的老贵族,二丁子没有骑上马背,反而摔了个四仰八 叉。恼怒的老贵族灰头土腻地爬起来,用带有铜箍的马藤凶狠地 鞭打却吉。却吉在地上翻滚躲避,已感到命在旦夕。
蒙古族有句谚语“瘦马也有三分龙气”。却吉在生死关头再也 无法忍受。他忽地从地上跳起来,以惊人的勇气夺过老贵族手中 的马藤,多年的仇怨聚积成怒火。马藤改变了方向,朝着老太爷的 头上狠狠地打去,一下,又一下。老贵族在造反的奴隶面前呆若木 鸡,连神儿也没醒过来,几下子被打翻在地,头破血流,人事不省, 过了几天就死去了。
奴隶打死了主人,朝伦巴特像疯狗一样叫人把却吉吊在房梁 上毒打,还不让却吉一下子死去。他想尽办法折磨却吉,打累了歇 一会儿再打。却吉被折磨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就这样年轻的生 命挺过了三天三夜,26岁的造反奴隶却吉含恨身亡。
却吉死了,朝伦巴特仍不放过他。老贵族死后用立棺下葬,却 吉的尸体被跪绑着埋在立棺下陪葬,表示即使到了阴间,却吉还要 伺候老贵族。丧心病狂的朝伦巴特还要把却吉的妻子和三岁的儿 子阿由儿扎布处死。阿由尔扎布的母亲和众多家奴跪地求情,并 发誓在他长大后“不泄漏真情气朝伦巴特最后出于家奴传丁的考 虑,手下"开恩”,总算放过了他们母子。这件事直到1939年阿由 儿扎布的母亲临死前才把真相告诉儿孙们。
阿由尔扎布是朝伦巴特和他的儿子吉木彦扎布两代人的奴 隶,到了十八九岁,身体长的十分健壮,个子不高却非常敦实,虎虎 而有生气。他机智、聪明又勇敢,善于驯养猎狗和调教烈马。经他 训练的“快马"、"走马",在邻近的四旗二县都有名气。精骑善射是 蒙古人的骄傲。主人朝伦巴特经常带着阿由尔扎布行围出猎,访 亲会友,显示荣耀。
2
却吉的孙子阿民萨贺喜1920年5月1日出生。他的母亲是 从东土默特逃荒到伊和塔拉穷苦牧民的女儿。他从六岁起给朝伦 巴特的孙子其木德当陪读书童,在开鲁县胡家岗的一所私塾念书。 经过四年的伴读、旁听,他的读写水平远远超过小主人,成为班里 的优等生,受到私塾先生的喜爱。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 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扶持末代皇帝溥仪,拼凑了 一个“伪满洲国气 为施行奴化教育,日寇打着“日满亲善”、“民族 协和”等欺骗的旗号,在各地建立学校。12岁的阿民萨贺喜被招 入扎鲁特旗北镇的国民优级学校。
这所学校蒙汉各6个班,由日本人管理。每天清早要求学生 背诵“国民训”,还要向东行九十度鞠躬礼,遥拜日本天皇。校方允 许教官打骂学生,上级生打骂下级生。学校准许蒙族学生享受食 宿待遇,体现日寇“扶蒙抑汉”、“以华制华”的侵略伎俩。阿民萨贺 喜基础好、肯用功,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善于团结穷苦出 身的同学,常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目睹山河破碎,民族沦亡的严 酷现实,他逐步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大抱负,形成了反叛性格。
屈辱的人生,磨砺了阿民萨贺喜的坚强品格,草原上的暴风雨 带给他不畏强暴的胆量。六年级时他放假回家。一天村里来了一 位日本警佐,一下子忙坏了村警所的几个伪警察。为了讨好日本 人,伪警察到处抓鸡撵鸭、杀猪宰羊。村民们忍气吞声,敢怒不敢 言。耀武扬威的伪警察还将阿民萨贺喜家里唯一的一只较肥的母 羊抓走。阿民萨贺喜实在气不过,冲出去与伪警察理论。平时习 惯于欺负人的伪警察,根本就没把这个十几岁的穷学生放在眼里。 其中叫朝克图的伪警察上来就打他。阿民萨贺喜正在气头上,用 手中的牛鞭朝他的脖子狠狠抽了一下。四个伪警察疯狗般地群起 而上,把阿民萨贺喜捆在马桩上一顿毒打。他的父母和乡亲们再 三哀求伪警察不要打了,呵骂声惊动了那个日本警佐,他走过来査 问。阿民萨贺喜急中生智,用学过的日本话大声说明自己是个学 生,并告诉日本人:“大户人家用许多肥羊他们不去抓,却抢我家 这只病羊招待你,他们欺骗皇军,欺负穷人”。日本人听了大骂伪 警察“混蛋”、“良心坏了”。命令放开阿民萨贺喜,并放还“病”羊。 事后乡亲们夸赞他说:“这孩子要不是勇敢机智,非送命不可”。
1938年3月,阿民萨贺喜进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的伪 兴安学院学习。他主动接触具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和老师,随着年 龄增长,知识的积累开拓了眼界,开始思考民族危亡和祖国命运等 深层次的问题。同时也阅读和接触了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外蒙古 革命和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书刊资料。这一切促使他的思想倾向革 命,并加深了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性的认识。
1942年春,'阿民萨贺喜毕业后拒绝去日本留学,而是回到家 乡的小学校担任教员。他冒着被打成“思想犯"的危险,删去六年 级课本中挑拨蒙汉民族关系的“蒙古与支那"的章节,同时增加了 “文明大国、英雄民族”一章,讲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以及 七百年前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结束纷争局面,建立统一的蒙古 大汗国等内容。使得听课的同学耳目一新,极大提高了民族自尊 心。为此日本校长派出在校的特务来质问他,把他列为“反满抗 日”的可疑分子。后来撤销了他班主任职务。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东蒙古人民 终于摆脱了日本侵略者十四年的血腥统治。阿民萨贺喜也迎来了 自己一生中最为朝气蓬勃的时期。同年10月,他和进步蒙古族青 年组织起本旗的警备大队,防范匪特,维护治安。看着他每日早出 晚归,来去匆匆。妻子普吉玛问他:“你们咋天天这么忙?”他回答 说:“我们是为民族解放而工作,到全国解放时,就再也没有贵族, 没有奴隶,穷人全都会过上好日子,你说能不忙吗?”这一年,他的 儿子出生。他为儿子起名叫“乌兰苏和”,意思是“红色的斧头”。
1946年3月至5月,阿民萨贺喜入中共西满分局在哲里木盟开办 的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的学习,集中学习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党的政策主 张。结业后,返回扎旗到蒙汉联军骑兵四师37团工作。面对37团成 分复杂的问题,上级决定釆取“慢慢消化”的办法。为把部队改造成一 支真正的革命军队,阿民萨贺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积极宣传党的民 族政策,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绝不是“汉人的党",而是代表全国各族 人民利益的党;八路军也绝不是“汉人的军队",而是各族人民的子弟 兵;蒙古民族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获得解放。针对历史上形 成的民族隔阂,他在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和自治主张的同时,还以“胡汉 和亲"、“昭君出塞"等历史典故阐述各民族团结友善的好处和道理。 他丰富的知识水平结合出众的口才,在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 在剿匪战斗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冲锋陷阵,屡立战功。9月37团整 建后,他由连指导员跳提三级,任团政治处主任。
1946年半年开始,东北国民党军队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 阿民萨贺喜所在部队中一些反动^•子也开始暗中活动,猖狂地杀 害来不及撤走的我军伤病员。上级命令'37团前往扎旗与开鲁交 界处执行平剿叛匪,的任务。;11月30日部队从驻地出发,行军南 下70余华里,当晚在伊和塔拉苏木的阿木其嘎査宿营。由于坏人 告密,第二天拂晓大股叛匪约五六百名,向37团宿营地偷袭。叛匪在占领村东南有利高地后开始猛烈攻击。为减少群众生命财产 的损失,加之敌情不明,清晨阳光刺眼等不利因素,37团决定撤出 村庄。阿民萨贺喜主动要求率领一个排担掩护。
面对叛匪的劝降、吹捧、拉拢和封官许愿,阿民萨贺喜毫不动 摇。他轻蔑地怒视匪首,义正词严地回答:“我宁肯饿死,也要跟着 共产党闹革命。决不像你们一样,给欺压人民的国民党当走狗,舔 国民党的汨水,你们是蒙古民族的败类”。恼羞成怒的叛匪,举起 罪恶的刺刀,对准了烈士的胸膛。牺牲前阿民萨贺喜高呼“中国共 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1946年12月1日(农历十一 月初八),阿民萨贺喜这个出身奴隶世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 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伟犬事业,.献出了仅仅26岁年轻的生命。
阿民萨贺喜牺牲后,冀察热辽军区追认他为战斗英雄,号召全 体指战员向他学习。蒙汉联军政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 会。第二年清明节,37团的干部战士来到烈士牺牲地凭吊英灵, 树立了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两丈高的木质纪念碑。碑文是“人 民英雄阿民萨贺喜"九个大字。烈士的英名在当地群众当中享有 很高的声誉。乡亲们深情地怀念烈士,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歌 中唱道:人民英雄阿民萨贺喜,您的英雄业绩我们歌颂,您的革命 意志我们继承,我们踏着您的足迹前进。1953年新中国建立后, 中共扎鲁特旗旗委和人民政府向烈士的父亲阿由尔扎布授予,由 中央人民政府颁发、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名的烈属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