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毕克齐阻击战
毕克齐阻击战
赵海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到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刚从武川县开进到哈拉合少绥西三团的指战员们,顿时欢呼跳跃起来。人们奔走相告,三五成群地拥抱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团政委姜文华站在高处,挥动着有力的手臂讲道:“同志们,我们抗战胜利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的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克服重重困难,顶住无数次扫荡。从今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横行霸道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当天副团长汪贤才下了向毕克齐进军的命令。毕克齐是绥远省城西边的咽喉重镇,连接着东西两侧的铁道线,位置十分重要。100多里的山路,原来预计天黑到达目的地,结果下午四点就赶到了毕克齐。车站上少量的日伪军,听说八路军来了,吓破了胆,急急忙忙爬上火车,狼狈地向归绥方面逃窜了3战士们打扫完战场,扛着战利品刚回来,姚欝司令员就来看望绥西三团二连与二十七团三连的指战员和支前民工。
随后,姚司令员立即召开了由三团政委姜文华、副团长汪贤才,组织股长包盛标等参加了的紧急动员会议。姚司令员指出,毕克齐是归绥城西的桥头堡。我们要迫使长期盘踞在归绥城的日伪军投降,驻绥西河套地区的国民党"第十二战区"的顽军一定会加速东进,只要敌人敢向我抗日军民开第一枪,我们就针锋相对,给予有力地还击。但是,敌人有两个师的兵力,而我们只有两个连。
为了给攻打归绥城的主力部队创造条件,你们一定要在这里坚决顶住。会议根据敌我双方形势及我方地形地物和实际兵力等情况,经过周密分析研究后,决定把有限的兵力部署在毕克齐城关与火车站的水塔上,三团二连扼守西门楼,二十七团三连坚守南门与火车站。其中用一个排的兵力随团首长守卫城内原伪警察署的小土围子。任务明确后指战员们不顾一天急行军的劳累,连夜构筑工事。战士们抬来柴草、土坯、门板、挖掘工事,修筑掩体……
在皎洁的月光下,战士们的脸上露出了亮晶晶的汗珠……深夜,四周静悄悄地,这时不知是那位同志说:“好好地准备吧!现在多流汗是为了明天少流血!”而明天这里将是烈火硝烟,拼搏厮杀的战场!
8月18日清晨,浓黑的乌云笼罩着天空。远处的大青山遮掩,大有“黑云压城城欲坠”之势,不一会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这时指战员们突然发现西门外的开阔地上和庄稼地里的人影像蛆虫一样地蠕动着,当接近我前沿阵地时,看出这股敌人就是昨天我侦察分队在铁路两侧发现了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安春山,刘万春的部队。他们装备精良,来势不善。.就在这一瞬间,敌人的炮弹机枪轰隆隆……达达达……一齐向我军阵地上射来。疯狂的炮火,呼啸的弹片,一下子撕破了假抗日真反共蒋介石国民党的嘴脸,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三天,就疯狂的向我大青山抗日军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时,在西城门楼上担任指挥的二连指导员粟高阳同志已倒在敌人的枪弹下。排长董平马上主动接替指导员指挥部队。粟指导员的牺牲,激起了广大指战员的满腔怒火,战士们一边喊着“为粟指导员报仇”的口号,一边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董排长喊着:“让敌人走近点……再走近点……打!”
刹那间,机枪步枪齐鸣,手榴弹在敌群中遍地开花。我抗日战士手中的武器,对于一切敢于来犯之敌,一是打得狠,二是打得准。再加上我居高临下,顿时杀伤了大批顽军。敌人第一梯队退下阵后,第二梯队又蜂拥而上。二连的机枪射手魏成锁边骂边向敌人扫射:“狗杂种的睡了八年觉,现在倒向老子发疯了!”二连共产党员何金马参军前是放羊的,是全团有名的投弹能手,投出的手榴弹又远又准,他抡起左臂手榴弹飞出六、七十米远,落在一堵照壁后面,炸的敌人鬼哭狼嚎,不敢露头。这时,雨越下越大,炮火更加密集。但是,革命战士心中的怒火暴雨是浇不灭的,炮火是吓不倒的。指挥员包盛标愤怒地喊:“蒋介石抗日是软骨头,反共反人民倒铁了心!不论敌人来多少,使用什么武器也要坚决顶住!”
战斗进行得正激烈时,城外,王有功匪部也乘机从北城墙爬进镇里,断我的后路,前几天我军解放毕克齐时在城里隐藏下来的日伪警察,今天也身穿便衣手持驳壳枪出来内应。不久前还拖着小日本的太阳旗被我撵得东逃西窜的汉奸卖国贼,现在也疯狂地叫嚣着向我军阵地上包抄过来。顽、匪、伪三面夹击,使我坚守城门的二连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敌人的炮火更猛了,弹片横飞,发出刺耳的尖叫,子弹飞蝗般地窜来窜去,门楼上挂的大铁钟被打得“当当”直响,最后只剩下钟鼻子挂在烧焦了的断梁上。随后,西门楼的顶盖也被炮火摧毁了,又一批同志倒下去。但是,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的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决不后退,坚决顶住!"战士们以一当十,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扔完了,就用枪托、砖头狠砸从城梯爬上来的敌人。敌人又一次败退下去。
战士王恒亮腹部受了伤,一只手捂住鲜血直流的伤口,一只手紧握钢枪继续射击敌人。腿部受伤的班长张永贵,让卫生员郭兰根快去给小王包扎伤口,王恒亮见小郭腰部也负伤,连忙摆手制止。他最后留下的遗言是:“真想不到八年抗战闯过来了,最后死在国民党的枪弹下……敌人终于冲上了城门楼。这时,面对着就要扑上来的敌人,排长董平忍着伤痛高喊:“同志们,把枪砸断,不能让敌人……”说着,他把手枪拆成数件,扔向四周的瓦砾中。战 士们摔断枪和敌人展开了肉搏,一直激战到下午五时,城门虽然失守了,但英勇顽强的二连指战员,除了八名撤退到团部小土围子里,其余的全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与此同时,在火车站坚守水塔的一个排,也在大雨中打退了敌人一批又一批整连整营的进攻,完成了阻击任务,也撤出阵地。下午4点后,一小部分战士根据团首长的命令,相继从各个坚守点撤退到团部的小土围子里。
深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下得又急又大,汪团长命令突围,指战员们冒着瓢泼大雨,顺着齐腰深的山水,个互搀扶着向夜的深处走去……哗哗的雨声流水声淹没了战士们发出的声响,漆黑的夜像又一道竖起的高大的屏障,挡住了敌人的视线,掩护着战士们远去的身影……
毕克齐阻击战是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八路军以两个连的兵力顶住了国民党两个师的一:次又。次的进攻。我抗日军民用血肉之躯筑成的“路障”,挡住了敌人东进的步履,为归绥之战赢得了可贵的时间,在我军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