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黑暗中的火炬
绥远省地处偏僻,当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民族杂居,封建迷 信盛行。喇嘛教、天主教以及各种民间迷信组织会道门长期活动, 禁锢着群众的头脑。杨植霖同志的家乡在毕克齐什报气村。他与 村里的一帮热血青年搞起了农协。当时村口有棵大榆树,村民们 都说是棵仙树。有大仙爷保佑,树上挂着许多牌幅,写着“有求必 应”、“神仙显灵”、“富至病祛”等等。人们在树下磕头进供,香火不 断。每天都有前来求事、治病、求财的人。杨植霖领着农协的进步 青年要砍掉大榆树。村里的老年人劝阻说:“这样欺神灭鬼还了 得?……”农协的一名青年端来一杆铁铳,朝大榆树连连施放,然 后问:“哪来的大仙爷?都是迷信!"相信鬼神的村民不再当面反 对"但背地里还是半信半疑。杨植霖同志领着青年们向群众宣讲: 只有科学和文化才能改变落后,只有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 义,扳倒欺压人的官府和老财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1926年6月至7月间,绥远省农民协会在省会归绥宣告成 立。当时担任中共绥远特委负责人的吉雅泰、熊味根任农民协会秘书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路作霖、赵授恩.、杨曙晓等一批共产 党员四处奔走,多方组织群众起来斗争。在归绥市还相继建立起 在党领导下的妇女、青年和手工业者的行业组织。杨植霖同志7 月份参加省农协,担任秘书工作。当时的农民协会在农村很有威 望。一些恶霸地主因上了农会的名单而忧心忡忡,坐卧不安。
同年4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 怖笼罩了中国大地。绥远地区风云突变,党的活动转入地下。绥 远的国民党成立了所谓清党委员会。吉雅泰、路作霖及时转移。 中共党员杨曙晓被捕,后来在奉系军阀攻占归绥时被营救出狱。 后来奉军东撤晋军返绥后,査封了有共产党嫌疑的机关,农民协会 被明令禁止,工会和学生会也解散了。 -
杨植霖同志在失去组织联系回到“五族学院"(意为:汉满蒙回 藏五族共和)师范部继续学习。五族学院也叫“中山学院",教育长 杨绍萱是一个具有进步爱国思想的知识分于。在1927年4月,李 大钊等共产党人被奉系军阀杀害后,他还组织师生在校内召开了 追悼大会。会上杨宣讲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革命业绩。为此他遭 到拘捕,罪名是吹捧李大钊,有共产党嫌疑。后因证据不足被释 放。
1929年(民国18年),绥远的人民群众经历了无以言状的苦 难。军阀混战和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造成整个地区社会生活的 极端困苦。天旱地裂、颗粒无收',秋季又连降暴雨、山洪泛滥,波及 十几个县,残留的庄稼也被霜冻摧残,绥远群众面临历史上最严重 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14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 60%以上。 灾民啃食草根树皮,纷纷外出逃荒、卖儿鬻女,•十室九空。而有钱 的地主、官商都乘机掠夺兼并土地等生产资料,大发横财。绥远省 当局此时成立赈济委员会与美国人合作搞赈济,紧急调运5000吨 高粱、玉米到农村发放。这时杨植霖同志已经中学毕业,由李正业 (曾担任过绥远农民协会干事、为归绥一带的进步.知名人士)推荐 担任放粮员,先是在归绥城酉农村放粮。
年轻的杨植霖每到一村,便有成群的灾民跪倒在地,哭号不 止。望着灾民衣不蔽体,因极度饥饿而浮肿脸上流着黄水,令人痛 心不已。有一次,杨植霖将跪倒在地的几位老年人扶起来说:“你 们不要再跪了,我马上就给你们发领粮食的票。”这时他觉得身后 有人给他塞钱,一卷一卷的。杨植霖用手挡回去。这些人是想用 钱换走粮票,好拿回去放高利贷。一连挡了几次,钱还是往杨植霖 手里塞。杨植霖愤怒极了,他一把将钱抓在手中,奋力抛向空中, 灾民们拥上来一抢而光。塞钱的人看到不能得逞,偷鸡不成反蚀 一把米,恼羞成怒"威胁说:“年轻人,有人收拾你呀!”又恶狠狠地 骂道:“这家伙连钱都不爱,肯定是个共产党”。在赈济工作中,杨植霖碰到好几次这样的事。当他看到在武川县活动的几个放粮员 乘机索贿,作威作福,整天躺在屋里,吃白面烙油饼,有酒有肉。他 气愤之余在《绥远社会日报》上写文章揭露他们的丑行。老百姓因 一些放粮员办事不公,成群结队地进城告状。杨植霖悲愤作诗: “尸横遍野怨天惨,不济饥民反济官。赈物如山难果腹,灾由人祸 最心酸
北大、清华和周围一些院校的广大进步学生,以及对国民党反 动政府的不满,,出手对现实社会不公正的愤怒“经常组织飞行集 会、散传单、贴标语、作街头演讲、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破坏革命、镇 压人民的种种罪行,恨不得一下子把黑暗的社会推翻。“十月革 48
命"纪念日前,各大院校准备联合搞一次大的宣传示威活动。消息 传出,反对当局十分恐慌,派大批军,警荷枪实弹将各院校戒严,不 许随便出入校门。学校党组织交给杨植霖一大捆宣传材料,要求 送到颐和园西边的同志手中。任务很艰巨,一旦暴露肯定会遭逮 捕。杨植霖想。把材料分成小捆藏在一辆黄包车踏板下边,躲过 军警的搜査,完成了任务。1930年“立三路线”失败后。革命又处 于低潮,杨植霖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失去对党的信念。同年10月, ,杨植霖经么之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 义战士。
1930年9月下旬,党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停止“左”倾 冒险主义行动,结束了立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10月清华大学来 了一位上级同志,向全体党员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要大家扭 •转思想,采取隐蔽斗争,壮大发展队伍,作长期打算。由于反动派 到学校公开抓人,凡是身份暴露的同学都离开了学校,么之尧去了 天津,杨植霖亦因参加政治活动较多,引人注目,决定离校返回绥 远。
临行前么之尧向杨植霖转达了中共顺直省党组织的指示:要 求返回绥远后尽快找到合法职业,先隐蔽好,以后派人在当地组织 特委一起开展斗争。年底,杨植霖返回归绥,到省建设厅报到。不 久被委派到武川县当林业技术员,月薪40块大洋。但杨植霖考虑 到为便于5?展工作,没有到任转而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土默川,到 毕克齐当一名教书先生。
山川秀美的土默特平原是绥远地区革命的发祥地。这里有着 深的群斗争基础,也有一批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进 步人士。1931年1月,杨植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母校毕克 齐小学任教。在这里他找到了中共党员王建功、孟纯等人。王建 功曾在1927年赴广州黄埔学校和农讲所学习,并加入党组织。孟 纯曾在蒙藏学校读书学习,曾给革命先驱李大钊跑过交通。他们都是经过斗争考验的革命者。多年不见,久别重逢,同志亲战友情 使他们更感到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几个人彻夜长谈,分 析绥远地方当局存在的傅作义和地方势力间的争斗矛盾。分析归 绥一带由于灾害造成的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状 况,对于当地群众遭受兵灾匪祸,生活困苦痛心不已。一段时间 后,顺直省委一直还未派人来联系。三人商量决定发动群众搞一 次反霸斗争。
1931年4月,杨植霖接到么之尧从天津的来信,让他到天津 与上级组织联系。由于叛徒出卖顺直省委被破坏,许多领导同志 被捕入狱。杨植霖赶到天津后去接头地点没有接上关系。么之尧 也再无消息,很可能是牺牲了。5月初,杨植霖返回家乡毕克齐。 回来以后却意外地从'王建功处得到一个好消息。王告诉他,年初 时中共山西省委派赵鹏九,刘子安等人来归绥建立了中共绥远特 委,对外以搞实业买卖为名。按照王建功提供的地址,杨植霖很快 写了一封信归绥旧城X X胡同。信中大意说:“听说你们是搞实业买卖的,我是学农业技术的,很想和你们谈r谈生意上的事”。事 出意外,就在杨植霖将信发出时,赵鹏九等人由芋在市区印发抨击 国民党反动派的传单,特务们四处侦缉抓住了特委成员范建中,范 叛变后交代出一切,特委成员全被捕获。而杨植霖的信通过邮政 检査也落入特务手中。国民党省委部派人到毕克齐逮捕了杨植 霖。王建功同志也一齐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