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到1927年春天,在北伐革命战争的推动下,全国大革 命的高潮迅猛发展。绥远省的农民运动亦随之蓬勃兴起,各地纷 纷建立起农民协会。围绕省会的归绥县,毕克齐、丰镇、集宁等地 区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各地的农民协会积极组织 发动群众,宣传反对封建迷信,反对买卖包办婚姻,反对官府和地 主的苛捐杂税及种种摊派。
绥远省地处偏僻,当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民族杂居,封建迷 信盛行。喇嘛教、天主教以及各种民间迷信组织会道门长期活动, 禁锢着群众的头脑。杨植霖同志的家乡在毕克齐什报气村。他与 村里的一帮热血青年搞起了农协。当时村口有棵大榆树,村民们 都说是棵仙树。有大仙爷保佑,树上挂着许多牌幅,写着“有求必 应”、“神仙显灵”、“富至病祛”等等。人们在树下磕头进供,香火不 断。每天都有前来求事、治病、求财的人。杨植霖领着农协的进步 青年要砍掉大榆树。村里的老年人劝阻说:“这样欺神灭鬼还了 得?……”农协的一名青年端来一杆铁铳,朝大榆树连连施放,然 后问:“哪来的大仙爷?都是迷信!"相信鬼神的村民不再当面反 对"但背地里还是半信半疑。杨植霖同志领着青年们向群众宣讲: 只有科学和文化才能改变落后,只有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 义,扳倒欺压人的官府和老财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1926年6月至7月间,绥远省农民协会在省会归绥宣告成 立。当时担任中共绥远特委负责人的吉雅泰、熊味根任农民协会秘书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路作霖、赵授恩.、杨曙晓等一批共产 党员四处奔走,多方组织群众起来斗争。在归绥市还相继建立起 在党领导下的妇女、青年和手工业者的行业组织。杨植霖同志7 月份参加省农协,担任秘书工作。当时的农民协会在农村很有威 望。一些恶霸地主因上了农会的名单而忧心忡忡,坐卧不安。
这一年里由晋系军阀掌管下的绥远省衙门设立了 "清丈局", 企图通过清丈土地,重新给农民发“大照”(新的土地证)的手段,来 掠奇农民手中的土地所有权,并乘机向蒙汉群众勒索清丈费,同时 还企图开放烟禁,收取捐税,攫取高额税利。这一倒行逆施的举动 引起了广大群众的「致愤慨。1927年3月末,在党组织领导下, 500多归绥市的工人、市民、农民协会会员齐集市区南郊的孤坟 滩,举行集会愤怒声讨贪官污吏。共产党员杨曙晓在大会慷慨陈 词,领着群众高呼口号,场面激动人心。会后,几千群众冲进旧城, 捣毁了清丈局砸了归绥县衙门,以后,又一齐涌向新城向绥远都统 府请愿。这就是震动一时的绥远“3・28孤坟滩事件”。群众斗争 的巨大威力迫使当时任绥远都统的商震,向群众答应取消丈量土 地,反对开放烟禁等条件,并责成向北京政府重新申报议案。4月 7日《北京晨报》报道了事件经过,标题为“空前未有之绥远市民之 示威运动",副题为“反对丈量余荒、反对开放烟禁、反对扣发流通 卷气这事件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党领导的群 众斗争开始深入人心,迅速扩大了影响。杨植霖同志在斗争中加 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4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 怖笼罩了中国大地。绥远地区风云突变,党的活动转入地下。绥 远的国民党成立了所谓清党委员会。吉雅泰、路作霖及时转移。 中共党员杨曙晓被捕,后来在奉系军阀攻占归绥时被营救出狱。 后来奉军东撤晋军返绥后,査封了有共产党嫌疑的机关,农民协会 被明令禁止,工会和学生会也解散了。                                      -
杨植霖同志在失去组织联系回到“五族学院"(意为:汉满蒙回 藏五族共和)师范部继续学习。五族学院也叫“中山学院",教育长 杨绍萱是一个具有进步爱国思想的知识分于。在1927年4月,李 大钊等共产党人被奉系军阀杀害后,他还组织师生在校内召开了 追悼大会。会上杨宣讲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革命业绩。为此他遭 到拘捕,罪名是吹捧李大钊,有共产党嫌疑。后因证据不足被释 放。
1929年(民国18年),绥远的人民群众经历了无以言状的苦 难。军阀混战和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造成整个地区社会生活的 极端困苦。天旱地裂、颗粒无收',秋季又连降暴雨、山洪泛滥,波及 十几个县,残留的庄稼也被霜冻摧残,绥远群众面临历史上最严重 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14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 60%以上。 灾民啃食草根树皮,纷纷外出逃荒、卖儿鬻女,•十室九空。而有钱 的地主、官商都乘机掠夺兼并土地等生产资料,大发横财。绥远省 当局此时成立赈济委员会与美国人合作搞赈济,紧急调运5000吨 高粱、玉米到农村发放。这时杨植霖同志已经中学毕业,由李正业 (曾担任过绥远农民协会干事、为归绥一带的进步.知名人士)推荐 担任放粮员,先是在归绥城酉农村放粮。
年轻的杨植霖每到一村,便有成群的灾民跪倒在地,哭号不 止。望着灾民衣不蔽体,因极度饥饿而浮肿脸上流着黄水,令人痛 心不已。有一次,杨植霖将跪倒在地的几位老年人扶起来说:“你 们不要再跪了,我马上就给你们发领粮食的票。”这时他觉得身后 有人给他塞钱,一卷一卷的。杨植霖用手挡回去。这些人是想用 钱换走粮票,好拿回去放高利贷。一连挡了几次,钱还是往杨植霖 手里塞。杨植霖愤怒极了,他一把将钱抓在手中,奋力抛向空中, 灾民们拥上来一抢而光。塞钱的人看到不能得逞,偷鸡不成反蚀 一把米,恼羞成怒"威胁说:“年轻人,有人收拾你呀!”又恶狠狠地 骂道:“这家伙连钱都不爱,肯定是个共产党”。在赈济工作中,杨植霖碰到好几次这样的事。当他看到在武川县活动的几个放粮员 乘机索贿,作威作福,整天躺在屋里,吃白面烙油饼,有酒有肉。他 气愤之余在《绥远社会日报》上写文章揭露他们的丑行。老百姓因 一些放粮员办事不公,成群结队地进城告状。杨植霖悲愤作诗: “尸横遍野怨天惨,不济饥民反济官。赈物如山难果腹,灾由人祸 最心酸
1929年夏,杨植霖考入北平新农农业学校就学。学校坐落在 京郊清华园内一角,属全国招生,绥远的同学很少。清华、北大是 当时全国学生运动中的中心。农业学校也汇集了许多进步师生。 教育长葛春林是一个相当进步的人士,他的妻子是共产党员。与 杨植霖同班的学生么之尧是共产党员,并且是学校党组的负责人 之一,对杨植霖的帮助很大。很快杨植霖就靠近了学校党组织。 由于当时的"立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片面提出夸大国民党 政权危机,过高估计革命形势的口号,认为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很快 就会到来等等,结果违背斗争实际,也给党的地下斗争带来很大的 危害性。表现为,当时的青年学生革命热情很高,容易接受马克思 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但是对青年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培 养工作不足,缺乏长期坚持斗争的思想准备,并表现出“左倾关门 主义”,不能团结大多数同情革命,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热 衷于罢课、闹学潮、搞游行集会等等。学校党组织经常派进步学生 穿换农民的装束,到北平郊区的农村找贫苦农民交谈,宣讲革命道 理,还组织村里的青年人习武练拳、学文化,号召准备迎接红军。 杨植霖虽然有着绥远地区斗争失败的记忆,明知革命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成功的道理,但也被火热的斗争气氛感染着。
北大、清华和周围一些院校的广大进步学生,以及对国民党反 动政府的不满,,出手对现实社会不公正的愤怒“经常组织飞行集 会、散传单、贴标语、作街头演讲、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破坏革命、镇 压人民的种种罪行,恨不得一下子把黑暗的社会推翻。“十月革 48
命"纪念日前,各大院校准备联合搞一次大的宣传示威活动。消息 传出,反对当局十分恐慌,派大批军,警荷枪实弹将各院校戒严,不 许随便出入校门。学校党组织交给杨植霖一大捆宣传材料,要求 送到颐和园西边的同志手中。任务很艰巨,一旦暴露肯定会遭逮 捕。杨植霖想。把材料分成小捆藏在一辆黄包车踏板下边,躲过 军警的搜査,完成了任务。1930年“立三路线”失败后。革命又处 于低潮,杨植霖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失去对党的信念。同年10月, ,杨植霖经么之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 义战士。
1930年9月下旬,党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停止“左”倾 冒险主义行动,结束了立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10月清华大学来 了一位上级同志,向全体党员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要大家扭 •转思想,采取隐蔽斗争,壮大发展队伍,作长期打算。由于反动派 到学校公开抓人,凡是身份暴露的同学都离开了学校,么之尧去了 天津,杨植霖亦因参加政治活动较多,引人注目,决定离校返回绥 远。
临行前么之尧向杨植霖转达了中共顺直省党组织的指示:要 求返回绥远后尽快找到合法职业,先隐蔽好,以后派人在当地组织 特委一起开展斗争。年底,杨植霖返回归绥,到省建设厅报到。不 久被委派到武川县当林业技术员,月薪40块大洋。但杨植霖考虑 到为便于5?展工作,没有到任转而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土默川,到 毕克齐当一名教书先生。
山川秀美的土默特平原是绥远地区革命的发祥地。这里有着 深的群斗争基础,也有一批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进 步人士。1931年1月,杨植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母校毕克 齐小学任教。在这里他找到了中共党员王建功、孟纯等人。王建 功曾在1927年赴广州黄埔学校和农讲所学习,并加入党组织。孟 纯曾在蒙藏学校读书学习,曾给革命先驱李大钊跑过交通。他们都是经过斗争考验的革命者。多年不见,久别重逢,同志亲战友情 使他们更感到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几个人彻夜长谈,分 析绥远地方当局存在的傅作义和地方势力间的争斗矛盾。分析归 绥一带由于灾害造成的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状 况,对于当地群众遭受兵灾匪祸,生活困苦痛心不已。一段时间 后,顺直省委一直还未派人来联系。三人商量决定发动群众搞一 次反霸斗争。
杨植霖一面教书,一面与农民群众接触。他了解到毕克齐区 的区长刘子义是个民愤极大的坏蛋,十里八乡提起他,群众天不切 齿痛恨。此人巧取豪夺、贪得无厌,甚至对自己的本家兄弟也要敲 竹杠。毕克齐有个三关庙是个集市很热闹,杨植霖经常在那里与 农民群众交谈,了解到刘子义的种种罪恶。经过和王建功、孟纯等 人共同筹划。一天在集市上,人们在一起议论刘子义所干的坏事, 谈到他搜刮民财、抢男霸女、欺上瞒下,给自己捞油水等等,越说越 气愤,人也越集越多,群情激奋。此时杨植霖站出来大声说:“大家 一条心,不能再让刘子义为非作歹,不能再让他当区长,有胆量的 跟我走,找他算账去!”大伙齐声响应,上面的群众冲向刘子义宅 弟。刘子义闻声吓破了胆,越墙逃跑,群众出于义愤砸了他的家。 后来县府被迫撤换了刘子义的区长。年轻的共产党员杨植霖等人 率领忍无可忍的家乡父老,赢得了斗争头一个回合的胜利。
1931年4月,杨植霖接到么之尧从天津的来信,让他到天津 与上级组织联系。由于叛徒出卖顺直省委被破坏,许多领导同志 被捕入狱。杨植霖赶到天津后去接头地点没有接上关系。么之尧 也再无消息,很可能是牺牲了。5月初,杨植霖返回家乡毕克齐。 回来以后却意外地从'王建功处得到一个好消息。王告诉他,年初 时中共山西省委派赵鹏九,刘子安等人来归绥建立了中共绥远特 委,对外以搞实业买卖为名。按照王建功提供的地址,杨植霖很快 写了一封信归绥旧城X X胡同。信中大意说:“听说你们是搞实业买卖的,我是学农业技术的,很想和你们谈r谈生意上的事”。事 出意外,就在杨植霖将信发出时,赵鹏九等人由芋在市区印发抨击 国民党反动派的传单,特务们四处侦缉抓住了特委成员范建中,范 叛变后交代出一切,特委成员全被捕获。而杨植霖的信通过邮政 检査也落入特务手中。国民党省委部派人到毕克齐逮捕了杨植 霖。王建功同志也一齐被逮捕。
杨植霖同志被捕后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始终未向敌人 屈服,也未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后被国民党绥远当局判处有期 徒刑两年。在狱中,关押期间结识了著名共产党领导人王若飞同 '志,并在建国后撰写了《王若飞在狱中》读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精神财富。岛植霖同志在1933年出狱时,由于在狱中坚持与敌人 斗争,患了很重的肺病。出狱后重新回到学校任教,到1934年以 后王建功同志出狱,又联络了共产党员刘洪雄、高凤英等同志在一 起从事建立大青山抗日武装队伍。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杨植霖 同志几起几落,始终没有放弃搞抗日武装的艰巨工作。终于在 1937年11月找到了八路军120师,向贺龙同志汇报了大青山地 区详细情况,并在第二年8月份,先期回到绥远做好准备工作,迎 接八路军120师大青山支队进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以后他 一直担任根据地行署领导,为绥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特殊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