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坡党支部成立于1937年10月,是内蒙古地区在蒙晋交界地区抗战时期成立的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到2018年,老牛坡党支部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程。

    老牛坡村位于清水河县最南端,地处连接绥南和晋西北的重要通道。抗战时期,这里经常有党的工作人员过往。1937年10月,这里成立了晋绥边特委,组成了晋绥边区抗日领导核心。从此以后,老牛坡成了八路军开赴绥南、奔赴大青山抗日前线以及返回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秘密通道。

    老牛坡村党支部原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偏关老牛坡编村村支部”。牺牲救国同盟会系薄一波受中共委托,在山西省创立的革命组织。老牛坡当时隶属山西省,1946年划归清水河县。

    在420平方米的老牛坡党支部展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将历史定格,一件件“老古董”让时光倒流。在这个展馆里,当时的革命场景一一再现,把参观者带回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200余件实物、500余幅图片,讲述了晋绥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来龙去脉。

    清水河县老牛坡党员干部教育中心讲解员陈彩霞说,在这座红色永恒的支部陈列馆中,有着太多的抗战故事和感人的英勇事迹——

    1936年9月,共产党员潘密遵照上级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老牛坡村,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因为潘密是当时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大家都愿意听他的,潘密很快就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并发展了潘高、郭存元、王喜玉、潘安生、周栓等共产党员。第二年四、五月间,还秘密建立了党支部,这也是我党在晋绥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老牛坡党支部一建立,潘密就迅速组织和发展革命力量,先后在周边的八个自然村发展了10多名党员,成立了三支抗日游击队。老牛坡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40多名,输送39名青年战士,其中13人在战斗中牺牲。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老牛坡党支部还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发动和领导当地村民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传情报,积极支援前线,留下许多令后人景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老牛坡的抗日支前活动时间一长,日伪军也知道了。1939年5月18号,驻扎在清水河县城的日军突然开进老牛坡村,没成想却扑了个空。气急败坏的日伪军,放火烧了老牛坡沟里的五个村庄,一时间七、八里长的老牛坡山沟里浓烟滚滚,140多户人家被烧了个精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伪军接连不断的大扫荡、烧杀抢掠老牛坡,妄图摧毁这个晋绥边区的红色堡垒,但始终没有得逞。

    由于严格的保密措施,再加上抗日战争期间老牛坡被日伪军多次烧杀抢掠,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极为稀少。随着当年那些老党员的相继辞世,老牛坡党支部这段光荣而神秘的历史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但有一枚老牛坡党支部的红色印章却十分隐秘的珍藏了下来,而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建立的农村党支部的历史见证和极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