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青山岭, 刀丛战火见英雄, 抗战业绩留千古, 热血凝结蒙汉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 溪水声声战友情, 松柏挺宜花更艳, 阔步征程念故人。”
        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原大地。日寇向西推进,国民党的大部队撤到后套,零散的地方部队落 草为匪,钻到山里的小村背舍,祸害百姓。当时绥远地区素称三多,吸食鸦片的人多,参加会道门的人 多、土匪多。什么杨候小、苟子臣、干豌豆、夏军川等都是大股土 匪,他们东来西往窜来窜去,小股土匪、“官土匪”就在大青山里转 来转去,老百姓想躲都躲不过。害得人们叫苦连天,难以应付。老 乡说:“出石碰上苟子臣,挖个坑坑倒栽葱。”(活埋人)。“好吃的他 们吃,好穿的他们穿,好房子他们住,好东西他们拿,闺女媳妇他们 玩。"“出门碰上鄂友三(国民党的师长),二尺麻绳把你拴。'‘这群害 人虫,有三句话说不投机就把你勒死了。有钱人都逃到城里去了, 穷人往哪里逃呢?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蒙汉族劳动人民,含泪望烽烟,仇恨满胸间。庄稼人不能收割,牧羊人不能放牧,白天钻沟 溜走,黑夜不敢点打,一片凄凉景象。
        1938年秋天,李支队挺进大青山。老百姓日夜盼望救命的真 主来到了。八路军走到哪里就和群众打成一片,纪律严明,秋毫无 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调戏妇女,不打骂群众,很快就得到了 群众的信任。跑出去观望的老乡陆续回到村里,主动给八路军提 供情况,指点路线,弄吃弄喝,传送情报。八路军打了陶林、乌兰花,所有的据点都加强了岗哨,孤城僻 镇都紧闭了城门,伪军更是闻风丧胆,•不敢随意横行。从蛮汉山到 大青山,八路军走到哪里,就把宣传工作做到哪里。书写标语,宣 讲政策,战争年代的宣传鼓动威力很大,许多热血青年议论纷纷想 参加八路军。
        我军在向西挺进当中,因为统一战线之故,国民党所谓“抗日自卫军”司令部,在庙尔沟召开大会欢迎八路军。会场上,八路军整整齐齐,抱着枪坐下来一动不动。国民党自卫军穿的五颜六色, 坐的七斜八歪,老百姓一看就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 的,八路军得民心、顺民意,将后必然成大事。你看这些活土匪一 样的东西,还能成了个气候?”在欢迎会上,国民党自卫军司令致了欢迎词。八路军代表讲 话,一开始就讲了民族统―战线和抗日的前途,又讲了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愿意同一切抗日的军队合作。并强调 了一切抗日的军队都必须爱护群众,依靠群众,不准打骂群众,不 准调戏妇女。动员群众参加抗日,保护群众的利益,在抗日的基础 上求得团结。这一天敌机侦察到我们集合在庙沟开会,立刻投掷 炸弹。国民党自卫军乱作一团,吓得朝山沟里逃跑了。八路军秩 序井然,丝毫不乱。
       不久,青山南北的游击战争打开了局面。游击战争开始,娱蚣 坝一仗打出了八路军威风。最初见到了八路军,老百姓还有些怀疑,因为国民党把过去的 红军宣传的十分邪乎,有的人思想上也中了些毒,比如说红军飞檐走壁,长发赤眉,共产党杀人如割草等等。老乡们见到八路军以后 说,百听不如一见,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喜欢八路军,甚至还反对八路军。因为八路军依靠穷人,鼓励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有些地主老财就不高 兴。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八路军,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了一个抗日民众大团结的好局面。
       那时,后山地区时兴结拜交朋友,为了 工作之便一些八路军战士跟地方 青年结了拜,成了磕头弟兄,老年人成了这些人的干爹干娘,军民 关系越来越亲密了,老百姓积极主动地给八路军送粮食、送皮衣、 送情报、送马匹。当时毛主席号召所有的爱国者“有力出力,有钱 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许多爱国的蒙汉族群众积极行动 起来支援抗战,武川八区的小广庆隆村有一位蒙古族老大娘叫苏 尼玛。她们家有一匹好马,几祥皮衣,她听了宣传,毫不犹豫地用 马驮着5件半新的皮衣送给八路军。她是打心眼里愿意支援的, 她说:“我活了 50多岁,国民军、东洋军、自卫军……多见了,可是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八路军。你们是真心实意打鬼子的,你们 需要的东西,只要咱们有的都可以支援,蒙汉一个理,天下一个理, 谁打鬼子办好事我们就跟着谁走,狼来了哪有牧人的安宁,快收下 吧。”
    各乡各村的老乡,经常自动地驮着白面、菠面、养面和猪、羊 肉、粉条、皮衣、毡靴、帽子、药品、蜡烛、香烟等到八路军驻地去慰 问。
军民关系、蒙汉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八路军一挺进大青山 就注意了蒙汉关系问题。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到哪里。那时候就提出蒙汉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号召.,游击 队里,也有不少蒙古族战士,后来绥西地区又成立了蒙古游击队。 绥西地委和专员公署成立了蒙政部, 在武归县也设立了蒙政科。当时 就提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护庙宇爱护少民族。对喇 嘛僧侣不干涉的政策,井尔沟有一处召庙,八路军不准区政府游击队 的人随便进庙里,在蒙古老乡或喇嘛指定的房子里住下,原样不 改,整洁不乱,彼此间的关系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