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东起大兴安岭,西连戈壁大漠,南至长城,北与俄罗斯、蒙古毗邻,总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历来是蒙古民族聚居之地。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内其它民族逐渐迁来,与蒙古民族一起,共同开发了这块广袤而美丽的地区。


1925年地图

早在满清统治中国时期,清朝统治阶级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内蒙古东部的广大地区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奉天三省。袁世凯当政以后,为了加紧对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极力推行在内蒙古地区设置省县的政策,先后将西部的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并入了甘肃省。1914年1月至3月,袁世凯政府接连发布命令,强行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设置热河、察哈尔、绥远特别区。至此,历史上形成的内蒙古地区已被肢解,"内蒙古地区"已不复存在。


张昆弟

内蒙古不但地域辽阔,而且蒙古民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专制主义的残酷压榨,特别是北洋军伐和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反动统治,使内蒙古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为了求得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内蒙古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中,内蒙古人民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史上各次革命斗争的失败,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随着全中国革命的面貌一新,内蒙古革命便进入了走向胜利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十分关怀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事业,较早地开辟了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工作。党成立不久,中共北方区委派张昆弟、何孟雄等到京绥铁路开展工人运动。


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2年,在党的领导下,京绥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初步显示了内蒙古人民的斗争力量。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全面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提出了解决国内少数民族问题的纲领,确认了帮助少数民族求得解放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


韩麟符烈士陵园

为了推动内蒙古地区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并着力培养内蒙古革命运动的骨干。韩麟符、乌文献、白海风、荣耀先等蒙汉族青年,接受了党的教育,提高了革命觉悟,较早地参加了革命斗争。
(文章来源网络,侵权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