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松龄

纪松龄,蒙古族,字世勋,蒙古名赛胜嘎,又名萧胜嘎,1899年6月出生于蒙古察哈尔部正黄旗三苏木小淖尔西营子村(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小淖尔乡西营子村)。
纪松龄出生在一个殷实的蒙古族农民家庭,父亲孟克吉雅性格耿直、知书达理,仗义疏财,广交蒙汉朋友,很有社会名望,对纪松龄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察哈尔没有公立学校,父亲就请了私塾先生来到家里,对纪松龄进行了七年的教育,主要学习蒙古文、满文和汉文。1915年,纪松龄到察哈尔右翼正黄旗八苏木印上村(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乡)的旗立初级小学读书,1920年,该校增设高级班,改为察哈尔八旗第二高级学校,纪松龄升入高级班。他聪明好学,记忆力超群,尤其国文学得最好。纪松龄直言仗义,爱打抱不平,很有组织能力,他和同学中八人成为结拜兄弟,因为他排行第二,成为“二哥”,后来八个结义兄弟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以后,校长朱靖臣把北京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学生们,蒙古族青年受到极大鼓舞。纪松龄再也坐不住了,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开开眼界。以蒙古察哈尔部命名的察哈尔草原养育了剽悍、勇敢的蒙古民族。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反抗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军阀压迫的斗争中,察哈尔草原涌现出被誉为“察哈尔三杰”,他们的名字是纪松龄、宝音巴特尔和孟克杰尔格勒。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纪松龄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的启蒙。1922年春天,纪松龄来到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首府张家口,在亲友举荐下考入察哈尔一中读书。当时,张家口是北方地区除了北平之外的另一个革命活动中心,各地有志青年大多集中在这里,中共北方区委成立前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经常到张家口开展工作。这年夏天,党组织派遣何孟雄、邓中夏到张家口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著名的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机构就设在张家口。纪松龄和许多进步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参加了声援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示威游行。1923年,纪松龄来到北京求学,多次聆听了李大钊等人的演讲,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不但认识了李大钊、赵世炎、韩麟符等共产党人,还结识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夏天,他投笔从戎,进入与北洋军阀分道扬镳的冯玉祥将军创办的国民军西北陆军干部学校炮兵科学习,他苦读军事知识,为今后参加革命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有幸结识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及党的活动家赵世炎、韩麟符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在李大钊、赵世炎介绍下,纪松龄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共产国际代表奥其洛夫和李大钊等人取得共识,要建立一个能够真正代表蒙古人民利益的政党“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共党员可以加入这个组织。纪松龄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了建党的筹备工作,并以察哈尔部代表的身份,出席在张家口召开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大会。会议决定,成立“林西军官学校”,建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军。1926年初,纪松龄在察哈尔盟、卓索图盟和昭乌达盟一带筹建学校,共筹款一万五千大洋,招收了200多名学生,林西军官学校开学后,纪松龄担任军事教官。
1926年8月,直系冯玉祥将军与奉系军阀作战失败后被迫下野,纪松龄跟随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机关西撤到包头、宁夏一带。内蒙古军官学校在包头东河区三盛公成立后,纪松龄担任了军事教官。9月,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成立,纪松龄担任骑兵第一营营长,他与宝音巴特尔、奎璧、王瑞符组成了中共秘密支部,负责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和军官学校的党务工作,并率领部队参加了打击陕北军阀井岳秀的战斗,积极支持伊克昭盟席尼喇嘛领导的反对封建王公的“独贵龙”运动。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后,中央委员长白云梯、郭道甫等人大搞宗派斗争,背离党纲,公开投靠国民党叛变革命,纪松龄和李裕智、奎璧等人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8月5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特别会议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纪松龄和李裕智、奎璧等人与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长白云梯等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纪松龄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白云梯、郭道甫等人叛变革命的错误,最后会议决定撤销了他们两人的职务,改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纪松龄被增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随后,纪松龄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被迫回到家乡,暂时隐蔽起来。
1928年春天,纪松龄扮成喇嘛到乌兰巴托向共产国际驻蒙古代表报告白云梯等人叛变革命的情况,经组织同意,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党校学习。1930年3月,纪松龄与宝音巴特尔、孟克吉尔格勒在伊克昭盟乌审旗主持召开了内蒙古革命党察哈尔盟、鄂尔多斯盟、乌兰察布盟特别秘密会议,制定了《揭露日本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对内蒙古的反动政策》纲领性文件,确定了对敌斗争的方针、路线和策略。9月,党组织指派纪松龄去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1月7日,他参加了苏维埃十月革命大检阅和庆祝游行活动。1931年,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内蒙古特委,纪松龄担任内蒙古特委的少数民族委员。
1933年4月,党组织决定纪松龄提前结束学习回国,在绥东一带从事情报工作。他凭着聪明机智、办事利落、胆大心细的特质和具有汉、蒙、俄三种文字互译的技能,取得了国民党绥远省绥东四旗剿匪保安司令、正黄旗总管达密凌苏龙的信任,打入了司令部,先后担任副官、参谋长等职务。在他的影响下,达密凌苏龙带领部队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来往于归绥(今呼和浩特)、集宁、北平等地,收集日伪军的情报,由中共地下党员吉雅泰、毕力格巴图尔转送给党组织。
1935年秋天,纪松龄举家从集宁迁到归绥,他以“绥境蒙政会”参议的名义为掩护,一面在平绥铁路做情报工作,一面与中共西蒙工委领导人乌兰夫、奎璧等人联系,共同引导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官兵抵制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投靠日本人的活动。纪松龄来到百灵庙后,首先做蒙政会里握有实权的纪贞甫(纪松龄的侄子)、纪寿山(纪松龄的亲弟弟)、白福山、马福聚等亲朋好友的工作,他和大家共同分析当前形势,揭露德王投靠日寇、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勾当,讲解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统战政策和抗日主张,激发他们的爱国觉悟和抗日决心。在中共地下党的精心策划下,1936年2月21日,在云继先和朱实夫等人的领导下,蒙政会保安队1000多爱国官兵举行了震惊全国的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随后,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将暴动部队改编为蒙旗保安总队。9月,德王的心腹章文锦煽动部队发生哗变,枪杀了云继先。在这紧急关头,纪松龄和乌兰夫等人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朱实夫收拾残局。纪松龄以暴动队伍的余部为基础,重新组建了蒙旗保安总队,他主动挑起重担,担任了蒙旗保安总队代理总队长。
1936年8月和10月,纪松龄指挥部队配合傅作义的国民党部队连续两次取得打败日伪军的“红格尔图战役”的胜利。1937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任命白海风担任保安总队总队长,纪松龄担任第一大队队长。他严肃军纪,整顿队伍,在包头固阳先后消灭了几股流窜的土匪,补充了部队的装备。一些走散的暴动官兵和当地青年看到纪松龄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风正派,都踊跃报名参加,不到三个月,这支队伍扩展到800人左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傅作义的部队奉调察哈尔、山西参加抗战,留在绥远的地方部队统一由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指挥。9月,马占山给蒙旗保安总队加入了步兵、炮兵,改编为蒙旗混成旅。不久,日军加快了进攻绥远地区的步伐。10月11日,日军矶谷师团所属黑田联队和三个伪蒙古军共约9个师的兵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形成了对归绥城的包围。此时,防御归绥城的只有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门炳岳的骑兵师和地方民团武装,他们互不统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蒙旗混成旅远在包头,部队刚刚组建,兵力、装备和战斗力都与日军实力悬殊很大,如果参加战斗,没有取胜的把握。但是,这支部队在乌兰夫、纪松龄、朱实夫等一批共产党员影响下,群情激奋,士气高昂,爱国官兵坚决要求开赴前线,誓死保卫归绥城。他们混成旅官兵从包头乘坐火车专列来到归绥。10月11日傍晚时分,部队在大黑河沿岸集结布防。纪松龄率领一团驻守在桃花板村,他乘着夜色带领两名警卫员查看了桃花板村附近的地貌,选择好有利地形,带领部队连夜构筑工事、他一边挥舞铁锹和战士们一起挖战壕,一边鼓舞士气:“我们决不能在全国人民面前丢脸,让全国人民小瞧咱们蒙古混成旅,一定要打出我们的威风。”大家个个摩拳擦掌,等待着同进犯的日军决一死战。
12日拂晓,归绥城保卫战打响后,纪松龄率领全团将士奋力阻击,日军的第一次进攻被打败了。纪松龄知道日军黑田联队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命令部队隐蔽起来,准备再战。13日凌晨,日军黑田联队的炮兵从大黑河南岸向纪松龄驻守的阵地狂轰滥炸,混成旅的炮兵也从北岸给以还击。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难分胜负,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发起了新一轮攻击。后来,右翼防线国民党李大超部队的一个团先行撤退,放弃了阵地,造成混成旅孤军作战,日军抓住战机,调集更多的部队聚拢过来,向混成旅的阵地展开了更加疯狂地进攻。为了保存实力,作战指挥部命令前沿部队向石羊桥一带撤退转移,纪松龄主动要求留下和一连共同阻击敌人,为撤退的部队争取时间。一连的阻击战打得非常惨烈,官兵们奋不顾身与冲上来的日军进行殊死搏斗,纪松龄亲自端着轻机枪向日军猛冲过去,子弹打完后,他带领官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突出重围,清点人数发现全连100多人只剩下了11名战士,纪松龄和大家稍作休整,撤退到石羊桥附近重新修筑工事,准备再次阻击敌人。归绥城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混成旅官兵们送来了馒头、烙饼、大烩菜和小米稀粥。作战指挥部考虑到其孤军奋战,寡不敌众,命令全体官兵撤退。深夜,纪松龄指挥部队打完了最后一场阻击战,奉命撤离了归绥城,返回包头与旅部汇合。归绥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10月17日,包头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蒙旗混成旅只好渡过黄河,进入伊克昭盟。
1938年春天,国民政府将蒙旗混成旅改编为蒙旗独立旅,白海风担任旅长,纪松龄继续担任一团团长。11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指出蒙旗独立旅“是内蒙民族中最前进的力量、最大的抗日军队……要帮助这个部队去团结内蒙前进青年……帮助这个部队在内蒙民族解放中起极大的前进作用。”乌兰夫、纪松龄认真贯彻决定精神,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在部队中形成了党的秘密核心力量。为了解决部队给养,乌兰夫和纪松龄与晋西北八路军120师取得联系,得到了120师领导人贺龙、甘泗淇赠送的棉军装400套、军鞋600双和菜金1000大洋。冬天,白海风到南京政府为部队要给养,纪松龄担任代理旅长。为了抵制马占山收编企图,他带领部队转移到陕西神木和府谷驻防,保存了这支民族武装。
1939年夏,国民政府军政部将蒙旗独立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三师(简称“新三师”),白海风担任师长,纪松龄担任第七团团长。部队建立了军务委员会,乌兰夫担任书记,纪松龄担任军事委员。部队进入伊克昭盟后,纪松龄带领第七团驻防桃力民,配合八路军和中共伊盟盟委,组织地方抗敌后援会,团结蒙汉民众开展抗日斗争。1940年7月,纪松龄升任新三师副师长。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新三师进行了各种分化瓦解活动,部队党组织遭到破坏, 纪松龄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监控,被迫离开了新三师。
1941年,纪松龄受傅作义委任到达陕坝,出任绥东招抚专员兼游击司令,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2月14日,纪松龄早已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监视,惨遭特务枪杀,年仅43岁。1945年5月8日,乌兰夫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人纪松龄的罪行。多年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在接见纪松龄的女儿纪宝凤时说:“纪松龄是为革命牺牲的,很光荣。他是个好同志,参加过百灵庙暴动,对革命有重要贡献。”
1999年,为了纪念纪松龄烈士诞辰100周年,中共察右前旗旗委、旗政府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贵山为纪松龄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广场。纪松龄烈士广场占地3500平方米,中心矗立着5米多高的纪松龄骑马铜像。2014年11月27日,纪松龄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