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工谋福祉 我们有担当
2024年,兴安盟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方位赋能职工发展,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职工在政治思想、技能形象、组织基础、福祉提升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职工带来温暖与力量,为全盟的繁荣稳定注入了强大动力。
引领职工政治思想新高地
兴安盟工会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传播到企业、车间、班组。据统计,全年精心组织了108场民族理论政策宣讲及“民族政策宣传月”有奖答题活动,吸引9800余名职工积极参与;开展了167场“劳模工匠大宣讲”,覆盖职工人数超过1.5万。
此外,兴安盟工会还成功举办了135场大型文体活动,如“庆祝建国75周年”全盟职工红歌合唱展演,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热情。
塑造职工技能形象新风貌
兴安盟工会重视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引领性劳动和技术竞赛。其中,引绰济辽工程、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兴安农垦增粮减损等3项竞赛,不仅激发了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特别是引绰济辽工程竞赛的模式和做法,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此外,兴安盟工会还举办了盟级、旗县市级劳动和技术竞赛14项,组织97名职工参加了全区27个工种的竞赛,其中7人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围绕安全生产,兴安盟工会广泛开展了“安康杯”竞赛,并荣获自治区“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2024年,盟工会成功承办了全区中式面点师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兴安盟选手荣获第一名,并直接参评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在兴安盟工会的推荐下,2024年,兴安盟职工共获得了17个全国和全区五一劳动奖章。
激发职工组织基础新动力
兴安盟工会积极应对就业形态多元化趋势,开展一系列暖“新”活动,全力推进快递、外卖、货物运输等新兴行业劳动者的建会工作。截至目前,全盟已新建工会组织241家,吸纳会员11900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达13家,会员人数增至2631人,为新兴就业群体构建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为深化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兴安盟工会指导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确保职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目前,全盟百人以上已建会企事业单位中,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持续稳定在80%以上,国有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民主管理氛围日益浓厚。
在推进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上,兴安盟工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目前已有500万元项目资金到位。该项目以“一个阵地、多种功能、内容多样”为目标,秉持公益性和服务性两大原则,积极探索“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合、普惠服务、协作共享”的运营管理新模式,旨在打造职工的精神文化家园,进一步点燃职工的创业热情与创新活力。
兴安盟工会通过实施“四送”行动,走访慰问供热抢修人员、环卫工人、戍边民警等一线职工1.1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聚焦困难职工群体,实施精准救助1087户次,发放慰问金525.15万元。着力打造“职工互助保障”品牌,全盟1162家参互单位、80570名职工,累计为868家单位、7200人次申领了补助金927.19万元。
兴安盟工会积极实施“与山盟 与水盟 与兴安盟”关爱行动,加强基地建设,精心设计了5条“一地多点”疗休养路线。2024年,全区新增9家疗休养基地,其中科右中旗枫林马镇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兴安盟世纪王朝酒店有限公司2家入选第二批内蒙古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并挂牌。截至目前,已协调区内外工会组织66批次、11415人次到阿尔山进行疗休养,让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
强化职工权益保障新力度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盟工会积极构建“工会+人社+司法+法院+检察院”联动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一函两书”工作制度。全年共排查重点企业148家,处置风险隐患4个。同时,建立了580个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参与了134个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工作,为职工挽回了211万元的经济损失。
兴安盟工会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年全盟建会企业签订集体合同801份,覆盖职工49260人。此外,他们还畅通了“12351”职工维权热线,切实解决职工的诉求和困难,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2025年,兴安盟工会将继续秉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职工谋福祉、促发展,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