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飞行员叔叔大家好,欢迎来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主题雕塑——红色铁骑。红色铁骑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取得内蒙古民族解放的象征……”新年伊始,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小小红色宣讲员为前来参观的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的飞行学员们进行现场讲解。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翔实的文献资料,让小小红色宣讲员和飞行学员深刻了解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时的历史故事,度过了一个难忘又有意义的元旦。

  内蒙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长期享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红色文化贯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求解放、共谋发展的全部历程,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前广场上的红色研学活动

  回望历史,战争的硝烟好像仍历历在目。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里的图片、资料还原了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的全过程,激励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为了让红色故事可观可感,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推出党建专题剧情游戏《红色兴安》,游客通过阅读剧本、线索搜证、逻辑推理等环节重温峥嵘岁月,看似简单的游戏,让人们在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同时,沉浸式体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在2023年还启动了“追寻红色印记”红色教育沉浸式互动体验打卡活动,深受全国游客的喜爱。来打卡的团体络绎不绝,参观游客纷纷在“我爱中华”留言墙、签到簿上留下对祖国的祝福。

  “我们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平台优势,在节假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信心,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高国庆表示,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不仅是全区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主题党日活动的教学点,同时也是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学生们认真听讲红色革命历史

  据了解,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统称“一馆三址”)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2023年12月在中国侨联公布的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中,“一馆三址”榜上有名,是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后,又增加的一个“国”字号基地称号。

  以“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已经逐渐成为兴安盟旅游的一大亮点,北疆文化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带着家人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据统计,2023年,“一馆三址”共接待参观观众963008人次,接待参观团体3020个。党员干部、少年儿童、市民游人在这里追溯红色历史,感悟光辉瞬间,汲取前行力量。

  如今在兴安盟,红色文化已经融入生活日常、化作经常,通过参观红色遗址、了解红色历史、参与红色文旅活动等形式,更多的行业、组织、群众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回首过往,兴安盟红色文化硕果累累,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放眼未来,北疆文化传承迭代,熠熠生辉。(兴安盟融媒体记者 秀秀)(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