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战役旧址:红址新辉映北疆

2025-09-15

     9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宁战役旧址参观者络绎不绝。旧址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它也是集宁区首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栋主体为四层、局部为五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远观很不起眼,近看,灰黄色的外墙写满沧桑,大楼墙壁上的密集弹痕让人心头一震。
 
  “这座大楼建于1940年,坐西朝东,位于集宁区桥西朝阳街与沙河路、新华街的交汇处,东面距离京包铁路不到200米,占地面积1333平方米,高21.4米,当时是侵华日军为解决部队及随军日籍人员的生活给养而修建的面粉公司厂房。”集宁区文物保护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磊,指着楼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宁战役旧址”牌匾介绍。
 
  遥望历史,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战火烽烟的年代里,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和革命先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无畏的战斗历程。
 
 红色之城忆英雄
 
  集宁,一座红色之城、一座英雄之城。
 
  因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集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集宁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绥远地区争夺最为激烈、战役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1946年1月的集宁争夺战,1946年9月的大同集宁战役,1948年9月的解放集宁战役,短短3年里,集宁以及以集宁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就发生过三次大的战役,学者们将这三次战役统称为“集宁战役”。
 
  “这三次战役中,面粉公司大楼与集宁火车站南站水塔、老虎山指挥洞,三者呈三角形分布,互为犄角,特别是面粉公司大楼作为集宁城内的军事制高点,成为双方攻守的重要目标,在解放集宁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吴磊说。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和公开发表的讲话中,曾上百次提到当时鲜为人知的集宁以及周边的丰镇、兴和等地,周恩来、贺龙、聂荣臻等200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在这片土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国共双方累计投入了近200个团的兵力……
 
  任致中在其所著的《集宁战役·修订版》中有这样的表述:集宁战役作为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解放了绥远、绥南广大地区、为绥远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原面粉公司大楼向东北方向跨过铁路线,就是集宁火车站南站水塔,塔高32米、直径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涂有白色防护涂料,保存比较完整。而老虎山则位于大楼和水塔的东南方,居于“三角形”的顶点,山体内建有指挥洞,是一个居高临下、俯瞰全城、指挥战局的绝佳之处。
 
  如今,原面粉公司大楼、集宁火车站南站水塔、老虎山指挥洞等地,共同构成了集宁战役旧址的核心区域。
 
  铮铮铁骨铸丰碑
 
  历史的车轮,从过去驶来,又滚滚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集宁战役旧址被集宁市粮食局第七供应站使用。之后,围绕集宁战役的纪念活动相继展开。
 
  1960年8月1日,集宁老虎山山顶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85年,当时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对原面粉公司大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与修缮。1986年5月10日,原面粉公司大楼、集宁火车站南站水塔、老虎山指挥洞成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革命文物。
 
  与集宁战役有关的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发布工作一直在持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乌兰察布盟和集宁市两级有关机构——地方志办公室、文史资料办公室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征集、采编、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有关集宁战役的回忆录、纪念文章、文艺作品等。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史志工作的重视,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志·军事史》《乌兰察布盟志》《乌兰察布军事志》《集宁市志》中,或详或略记述了集宁战役的史实。
 
  2006年8月25日,首次集宁战役展览在原乌兰察布军分区小礼堂举行,220件珍贵展品亮相,许多集宁战役参加者的革命后代不远千里前来缅怀先辈。
 
  推动集宁战役史料挖掘与学术体系完善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是集宁战役纪念馆的建成开馆。
 
  “我们用2年时间,在老虎山南侧新建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集宁战役纪念馆,2010年10月29日正式开馆。”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综合保障中心党政办主任刘晋说。
 
  2014年,依托集宁战役纪念馆周边烈士纪念设施和革命遗址,扩建了规模更加宏大、内容更为丰富的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纪念园总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以集宁战役纪念馆为主展区,包含胜利广场、纪念广场、将军园等21处烈士纪念设施和参观体验景点,成为乌兰察布市的红色文化地标。
 
  “2024年9月,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启动了对集宁战役旧址的保护与修缮工程,对原面粉公司大楼进行系统性修缮,将内陈文物展品建成红色文化展厅。”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
 
  星星之火耀千秋
 
  热血铸山河,吾辈当自强。
 
  来到集宁战役纪念馆,方正大气的纪念馆在宽阔的馆前广场映衬下,更加庄重、肃穆。
 
  馆内陈列分为上下两层,分为4部分12个单元及10个复原场景,展出珍贵文物、照片、复制品和艺术作品等各类展品1200多件。
 
  在这里,你能触摸到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它们曾见证过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在这里,你能看到一封封泛黄的文件,字里行间满是革命先辈对家国的深情。
 
  在这里,你能通过声光电半景画、幻影成像、5D影视厅等新技术,回到那个炮声震九霄的战争年代。
 
  展厅内,一份电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第一仗必须打好,首先歼灭集宁那两个师,占领集宁城。打好集宁、包头这两仗至关重要……”这是1948年8月3日,毛泽东等人在西柏坡接见聂荣臻、杨成武时,就华北军区建制调整、杨成武兵团西进绥远、配合东北战略决战等具体问题作出的部署,足见集宁作为挺进绥远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性和解放集宁对整个绥远战役的决定性意义。
 
  近年来,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集宁战役纪念馆自开馆以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人们络绎不绝,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0万人次。今年‘七一’当天更是迎来了参观高峰,游客达到了3000人次。”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综合保障中心宣教股股长李萌说。
 
  “加强文史研究、丰富研学内容、推动文旅融合、讲好红色故事,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发力方向,为的就是不断丰富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内涵,繁荣红色文化。”刘晋介绍说。
 
  今年以来,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综合保障中心又收集了一批1945年至1948年集宁战役相关报刊文献,对馆藏实物进行测量、登记,建立“一物一档”纸质档案库,推出了《党尚德同志勋章》电子展,“五一”期间与文旅局联合举办《奋集笃行 北疆颂勤》《石榴红·北疆情——劳动者共筑中国梦》等文艺活动,与声乐舞蹈公益团队合作,推出每日公益演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洒热血铸就共和国巍巍之姿。今天,当百年的红色基因融入雄浑的北疆长歌,70多年前那场扭转乾坤的集宁战役,正以血与火的洗礼铭刻烽烟岁月,将不屈的史诗注入北疆大地的奔涌血脉,共同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生生不息的精神熔炉。
       
       (内容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