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十五团团部旧址

"1966年,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为了加强北部边防,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指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负责筹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1968年,苏联在新疆附近大量增兵。由61年的12个师团和两百架飞机猛增至25个师、1200架飞机和200枚导弹。同时苏联和蒙古达成协议,帮助蒙古的南方边防,并在中蒙边境驻军。1968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此时的中国将苏联称之为"社会帝国主义"。并将越南战争期间的大量军队从南方转移到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1969年3月爆发珍宝岛战役,同年爆发新疆铁列克提大规模武装冲突。很多西方观察家认为中苏两国开战在所难免。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期,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准军事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于1969年5月7日宣告成立,同日,抽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建设兵团职工、干部(包括300多名现役军人)3000多人并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同年,接收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等地知识青年。整编为6个师、41个团(其中6个工兵团)。司令部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师、二师、三师设巴盟,四师、五师、设锡林郭勒盟。 到1971年5月,兵团就发展到14.5万人,其中现役军人5600人,职工10.1万人,家属3.8万人。知识青年7.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5%,由于锡林郭勒草原地带不适于发展农业和超量发展畜牧业,后将四师从锯林郭勒盟迁至巴巴彦淖尔盟,使东三师,西三师的格局转变为东二师,西四师的态势,直到1972年,向量兵团总人数达到17万人。职工(包括知青)13万人,至1975年,内蒙古兵团下设农牧业团35个,厂矿企业单位34个,在职人员达11万。接收知识青年条件:年满16周岁(实际最小年龄有14岁的),身体健康,作风正源,家庭和本人历史清楚,三忠于,四无限的贫下中农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子女,也象征性接收一些“可教育好的子女” 兵团成立后,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兵团战士们勇于开拓,艰苦创业,锐意拼搏,无私奉献,谱写了一由开疆拓土,保卫祖国的英雄费歌:历史印记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 正是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这支英雄的部队,凭着崇高的理想,燃烧的青春,铁的纪律,钢的意志,创造了电垦戌边和西部大开发最早的奇迹,他们保卫了祖国安宁,守卫了锡林郭勒草原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千里边境线,撵走了漫漫黄沙,开拓建设了河套商品粮基地、为内蒙古农业条件的改善,内蒙古东西部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牧区的繁爱,做出了巨大贡献,兵团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和回忆,兵团历史值得我们珍藏和记忆、兵团的力量需要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
VR: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十五团团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