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天,行程1500余公里,24名乌兰牧骑队员为千余名一线职工演出25场 一路欢歌到林海
歌声,在林海飞扬;激情,在心中回荡。
4月28日至5月4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迎接二十大送文化到基层’慰问演出”历时7天,行程1500余公里,24名队员为绰源、绰尔森工公司千余名一线职工奉献25场文化视听盛宴,洒下一路歌声一路真情,留下一路故事一路感动。
真情服务一线职工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乌兰牧骑要结合林区森林防灭火‘北兵南调’‘南兵北调’开展‘送欢乐、送文化’基层服务系列活动。”森工集团2022年度工作会议暨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为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指明工作方向。
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队长兰向明告诉记者,“五一”假期,正值林区春季森林防火紧要期,乌兰牧骑队员走进林场、管护所、瞭望塔等防火一线,向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致敬,为他们歌唱,给他们鼓劲,用真情服务一线职工。
“究竟拿出一台什么样的节目才能符合一线职工的‘口味’,既体现求新求变,又能将乌兰牧骑精神与文艺作品相结合。”慰问演出筹备期间,兰向明常常把队员召集到一起,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演出方案,每天上午8点至12点进行集中训练,并筛选节目;下午2点半至5点半队员进行个人训练,确保节目质量。
兰向明表示,乌兰牧骑队员通过舞蹈、歌曲、乐器演奏等形式,将传统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深度融合,演绎少数民族与林区特色艺术作品,就是希望节目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大兴安岭乌兰牧骑副队长森格介绍,本次慰问演出节目以歌伴舞、独唱、舞蹈、乐器演奏4种类型为主,其中原创节目占多数。如《我的兴安》《梦美兴安》《兴安务林人》等贴近职工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原创歌曲,生动诠释了林区广大务林人扎根林海、守护绿色的坚定决心。同时,通过慰问演出不断推广和普及林区原创歌曲,丰富林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林海深处有欢歌
寂静的山林,因乌兰牧骑队员的到来热闹非凡。7天中,他们每日迎着朝阳出发,伴着落日余晖返回住所。乌兰牧骑队员们在绰源演出11场,在绰尔演出14场,平均日行程200余公里,一天最多演出4场。
4月28日上午11时,“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迎接二十大送文化到基层’慰问演出”在绰源森工公司育林林场拉开帷幕。以防火运兵车为背景的舞台上,队员们相继登台,用充满激情的表演,为森林防灭火一线职工鼓舞士气。
演出连连,行程满满。乌兰牧骑队员们休息时间大都在行车途中,经常在赶场中错过饭时。可队员们无论在几十名观众的林场,还是在只有两名观众的管护站、瞭望站演出,都展现出最好状态,将一个个真挚、动情的节目献给一线职工。
29日上午8时,风雪交加,乌兰牧骑队员冒雪为绰源森工公司翠干十三公里管护站管护员陶志国、隋金玲夫妻专场演出,甜美的歌声传递片片真情,翩翩舞姿化成对管护员的无尽赞美。
5月1日上午10时,在绰尔森工公司大黑山瞭望站,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吉他弹唱、歌曲独唱等节目,向坚守在孤寂大黑山上的瞭望员致敬,郑洪山、王正军笑着、唱着,双手打着节拍,远山近林回荡着欢乐的歌声。
一段段欢快的舞蹈、一首首动听的歌曲缓解了一线职工值守的疲劳。职工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表达了观看演出的心情。
“感谢乌兰牧骑队员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节目,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极大地鼓舞了一线职工的士气。”绰源森工公司育林林场主任毛忠木激动地说。
绰尔森工公司大黑山瞭望站瞭望员郑洪山说:“感谢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赶在‘五一’假期为我们送来精彩的演出和节日的问候,我们会继续坚守在大黑山上,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慰问演出期间,乌兰牧骑队员还分别为在绰源、绰尔林区靠前驻防的消防救援人员送去精彩演出和节日问候。演出中,高亢婉转的歌曲演唱、酣畅灵动的舞蹈表演,引来消防救援人员如雷的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们将手中的塑料花献给演出的队员们,队员们走进消防救援队伍中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
婉转沉郁的马头琴声、抑扬顿挫的蒙古语说唱、声情并茂的表演……蒙古族队员赵建文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他身着具有蒙古族元素的服装,将一首蒙语歌《母亲之歌》送给消防救援人员,动人的旋律、深情的演唱,将母爱的伟大与厚重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传承和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将不断加强学习,将新的艺术形式融入文艺创作中,为林区职工群众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赵建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队员,他将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而努力,为各民族心手相牵、共建大美林区唱响赞歌。
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二大队队长张国军感慨地说:“慰问演出,既是丰盛的文化盛宴,又是别开生面的春防动员,传递给我们满满正能量。”
乌兰牧骑精神在林海中闪耀
“艺术来源于职工群众,又将作品回馈给可爱的务林人。”“5天跳坏了两双鞋,累并快乐着。”“一线职工的笑容,是我们演出的动力。”连日来,乌兰牧骑队员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记录着此次慰问演出的感动与收获。
此行路程较远,山路崎岖,队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等症状,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持续的奔波,加之风雪降温天气,不少队员患上感冒,但他们仍坚持演出。
“只有扎根林区、走进基层,才能使自己的演出作品更接地气,真正被一线职工喜爱。”乌兰牧骑队员赵洪亮说。
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前身是林业文工团,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林区各地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务林人送去了欢乐和文明,充分发挥了大兴安岭乌兰牧骑“红色轻骑兵”的作用,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每场演出结束后,乌兰牧骑队员都会与职工热情相拥、合影留念。职工们纷纷表示,看了一场高质量的演出,接受了一次乌兰牧骑精神教育。
乌兰牧骑精神为什么能感染职工?连日来,队员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风雪中,队员们身上单薄的演出服被雪水浸透,但只要他们登上舞台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奉献一场又一场文艺演出。寒风里,队员们被冻得浑身颤抖、嘴唇发紫,仍动情地唱每一首歌,认真地跳好每一支舞,温暖着每一位务林人。
“哪里有一线职工,哪里就是我们的舞台,哪里就有队员们的身影。”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队员们表示,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乌兰牧骑精神。
演出落幕,但乌兰牧骑的精神永不落幕,将一直在林海中闪耀。(刘玉荣 张淳源 包文君 杨威 初尧 何康红 李浩)
- 编辑:马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