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林
李士林(1895—1975),字文轩,清水河县城关镇仓背后人,年幼丧父,9岁入私塾,后入小学,民国4年(1915),小学毕业后考入绥远省甲种矿业班攻读,学业优异。民国7年(1918),在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学习时,曾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民国9年(1920),赴法国勤工俭学。修业期满获地质学硕士学位,继而在巴黎科学院矿物研究所研究矿物、矿床、岩石。民国21年(1932)提出《河北承德南云(第一次发现东亚)斜黝帘石变质岩》的科学论文,深受法国地质界赏识,获院“博士”学位。法国当局曾想聘留,李士林报国心切,于民国24年(1935)取道苏联回国。
回国后,曾任晋绥矿产测探局技正,写有雁北、晋中南、中条山等地质矿产报告。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于民国28年(1939)赴陕西。民国30年(1941),出任甘肃省矿产调查队队长,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作了大量调查后,写出《甘肃西部之金矿》《甘肃玉门油矿储藏量的勘测报告》等论文。民国32年(1943),任宁夏地质调查所所长,民国36—38年(1947—1949)先后在绥远矿产调查所、察哈尔地质调查所、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曾写有数篇地质矿产报告和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调到国家地质指导委员会工作。1953年,任国家地质部华北地质局工程师。其间,他对华北几省区的地质矿产进行了研究,写出了《内蒙古温都尔庙铁矿储藏量的勘测报告》《河北省下花园煤田的展望》《山西五台山系和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山西寿阳锰矿及代县八塔山五台系铁矿的调查报告》等数篇论文。1957年,调到地质部博物馆,任工程师,专做岩石,矿物和矿床的鉴定工作。
李士林于1975年10月病逝于北京,终年80岁,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