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良(1907—1984),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人。民国24年(1935),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曾在北平中央医院和德国医院实习。他勤奋好学,在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 

         宋友良从民国19年(1930)起,就接近和帮助革命同志,把自己的住所作为中共地下党的集合场所,存放和转送革命传单。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了延安,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一批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疗书籍,献给当时的卫生事业。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历任中央军委卫生所医务主任、军委卫生学校教员。此间,他曾负责过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 

         民国28年(1939),在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任教。 之后多次参加反舍扫荡斗争,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民国33年(1944),回到延安,在中国医科大学任教。后再次返回前线,任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医科大学教员。 日本投降后,宋友良在张家口任边区政府卫生局副局长,随后任华北野战军20兵团手术队长兼外科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解放太原战役、绥远战役和平津战役,亲手抢救许多伤病员。 

         民国38年(1949),华北某地发生鼠疫,宋友良奉命组织防疫队,亲自率队奔赴疫区,扑灭猖獗一时的烈性传染病。绥远和平解放后,他担任绥远省卫生局长,大力组织医治并根除长期危害当地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健康的流行病,积极开展戒烟运动,并为建立人民卫生机构,贯彻党“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宋友良历任国家卫生部医士学校校长、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技师、甘肃省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北京市天坛医院副院长等职。1984年10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其骨灰撒在家乡的岱海和革命圣地延安的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