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万生(1903—1997),陕西省横山县人。民国22年(1933)冬,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开始在他的家乡一带活动。田万生同党组织取得联系,参加活动。

民国24年(1935)2月,陕北红军解放横山县大部分地区,刘志丹在横山县境内的解放区建立赤元县工农政府,田万生正式参加革命。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乡党支部委员、自卫军支队长,负责民兵工作。不久成立长城特区,田万生被选为苏维埃副主席兼党团书记。当时长城特区苏维埃政府撤到南山进行游击活动。8月,刘志丹挥师北上,直逼国民党占据的横山城下。田万生带领自卫军,冒着大雨摸黑行军80余里,配合主力攻打横山县城。

民国25年(1936)初,田万生同高岗、赵通儒、曹动之等人一起,被中共党组织派到乌审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们严守党的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结合当地习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有声望的蒙古族上层人士广泛接触。遂与乌审旗王府西协理、旗保安队副官奇国贤相会,同高岗、张爱萍、高德义、赵承树、张金贵一起,同奇国贤结成“七兄弟”。

同年6月,田万生受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中共主要负责人高岗的指派,到乌审旗搞统战工作。经与奇国贤联系,结识许多牧民,他向牧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主张。8月,中共乌审旗工委成立,田万生与徐之猷、詹玉富同为工委工作人员。通过奇国贤,田万生先后同西乌审旗保安团副团长奇金山、中队长王悦丰等结成莫逆之交,为争取西乌部队,建立西乌根据地和扩大上层统战工作奠定可靠基础。

 

翌年3月,田万生受工委委派,到旗王府与王爷特古斯阿木古郎(以下简称特王)相见,把载有《三五宣言》和《抗日十大纲领》的两捆蒙古文宣传品送给王爷。后来,特王派代表到工委所在地乌拉尔林,受到热情招待,并由田万生带领前往定边领取到三边地委赠送给特王的一挺机枪。特王对共产党产生好感。随后,应一些喇嘛和牧民的请求,经上级组织同意,组织一个由54人组成的少数民族参观团,由田万生带队奔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热情接见。
民国27年(1938)5月,田万生被派遣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直接聆听毛主席的讲课。翌年初,从党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三段地鄂托克旗工委(对外称抗敌后援会)工作。当时田万生以三边警备旅联络副官的身份出面,多次来往于三边地委与阿拉庙之间,做争取章文轩的工作,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党组织获得开展工作的条件,有效地进行抗日的宣传和组织活动。在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田万生担任鄂托克旗工委负责人,在继续做上层统战工作的同时,加强中、下层的统战工作。同章文轩的副官升济秘图、秘书马富纲、司令部军需主任章耀武、中下级军官马良诚、顾寿山等,增加来往,加深交情,使党的工作有了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促成周仁山、赵通儒等人与章文轩的直接往来,缓和以往的僵局,减少革命的阻力,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民国34年(1945)8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内战。中共鄂托克旗工委在全旗范围内广泛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宣传活动,对章文轩及其部下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使党组织与章文轩的关系在国共关系已经破裂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大的反复。

民国36年(1947)1月,在围歼奇恩诚反动武装的乌替战斗之后,田万生调到城川办事处,即中共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同宁夏军阀马鸿逵的军队、叛军保四营、东乌反动军、张廷芝等国民党地方民团的战斗中,辗转于定边、靖边、城川一带,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8年春,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分为伊东、伊西两个工委,田万生仍留在伊西工委。4月,到西北局党校学习,12月回到伊西工委,任中共鄂托克旗旗委书记,肩负解放鄂托克旗的重任。1949年1月,荡平鄂托克旗境内的残敌,1950年春,宣告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为鄂托克旗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1952年8月,田万生任中共伊克昭盟盟委副书记,1955年5月任盟委副书记兼盟人民政府第一副盟长,1957年1月任盟委副书记,1979年5月任伊克昭盟政协主席,直到1982年7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

田万生参加了推翻旧世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实践,晚年仍然关心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积极出主意、提建议,还把自己丰富的斗争经历写成回忆录,留传后世。

1997年2月9日,田万生在东胜(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逝世,终年94岁。